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数据时代引发了新的社会变革,要求企业能够调整战略眼光,将数据获取、提纯出的有用信息作为决策基础。中国大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方式较为粗放,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问题更为显著,大量基础建设并未为企业带来正向的回报。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企业能够利用的资源有限,如何选择合适自身的信息化战略,合理规划信息建设过程,突破瓶颈,对该类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其甚至会深刻影响到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是大数据时代中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能力。近些年来,针对企业的信息化程度究竟如何影响竞争力,信息化投入与回报是否有正向相关性等问题,已有国内外相关文献分别从理论框架的构建、实证分析两方面入手进行了探讨。但是国内针对信息化的实证研究较少,并且缺乏全面的投入产出计量,对信息化投入来源界定也不够明确。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首先通过国内外已有研究及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建立信息化及企业竞争优势的理论框架,其次探究了信息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现状的影响及折射出的突出问题,再次基于资源观的基础上对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全文的研究框架及作用机制,然后选择在创业版上市的代表性企业进行实证研究,选取了在创业版上市的97家非制造业企业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对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外包服务投入、人力资源投入进行定量分析,将不同行业中信息化投入力度较大的企业作为“目标组”,将该行业其它企业作为“参照组”,采用非参数检验的方法,运用两独立样本来分别从财务维度和市场维度判别信息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并将生命周期理论引入其中,判断成熟期前和成熟期信息化投入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契合程度。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两独立样本)可以有效说明:信息化投入力度较大的企业其财务和市场表现更为优异,信息化投入有助于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从而有效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升竞争力。本文以国外学者研究方法作为基础,将样本分为领导者和行业内其余企业,避免了配对过程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同时,本文还引入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对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信息化投资进行研究,分析其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协同关系。本文对学术界争论热点“生产率悖论”也进行了实证分析,证实了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的确存在生产率悖论,研究表明企业的信息化投入与产出之间具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该期限至少为2—3年。最后,基于以上研究,本文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信息化战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