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甲状腺疾病在中国及世界范围内逐年增加,而其诊疗热点及争议也日益突出。特别是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治疗方案的选择也不统一,部分学者认为PTC大部分处于亚临床状态,可积极随诊观察,待定手术时机的选择。而部分学者认为PTC一部分早期就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应该积极手术,但在原发灶的手术切除术式的选择以及颈部淋巴结清扫的范围上又存在争议。以往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超声、CT和MRI等检查设备为主,都是以病变形态学以及血供情况等指标评价为主,主观性强,缺少客观数据。能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联合能谱参数(碘含量、标准化碘含量、能谱曲线斜率)可从主观形态学及客观能谱参数来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为临床诊疗方式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选择提供指导性参考。目的探讨能谱CT最佳单能量(Opti keV)成像联合能谱成像参数(碘含量、标准化碘含量、能谱曲线斜率)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应用价值以及能谱成像在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甲状腺结节患者90例临床资料,共172个结节,根据病理诊断的良恶性将结节分为恶性组(84个)及良性组(88个)。术前均行甲状腺能谱CT GSI模式双期增强扫描,对比静、动脉期最佳单能量(Opti keV)和70keV单能量的图像在微钙化、残圈征、完整强化环及边界显示情况,并分析比较其图像噪声(SD)、对比噪声比(CNR)及主观评分。然后记录结节静、动脉期相同感兴趣区域内的碘浓度(IC),并计算其标准化碘浓度(NIC)=结节的平均碘浓度/同侧正常颈总动脉的平均碘浓度;计算能谱曲线斜率(λHU),以40及100keV为参考点,能谱曲线斜率(λHU)=(HU40keV-HU100keV)/60。比较良恶性两组结节的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的差异。同时进一步分析甲状腺微小癌的图像特点,探讨能谱CT在甲状腺微小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1.研究得出静、动脉期甲状腺结节能谱成像的Opti keV分别为64.57±4.28 keV和64.35±5.07keV。2.与70keV成像对比,Opti keV成像中静、动脉期图像中微钙化、残圈征、完整强化环及边界显示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70keV成像对比,Opti keV成像中静、动脉期主观评分、SD均较高,CNR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得出甲状腺恶性结节(PTC)的IC静、动脉期分别为:28.34±5.11(100μg/cm3),36.48±12.52(100μg/cm3),NIC分别为0.43±0.35,0.50±0.31:良性的IC静、动脉期分别为:34.12±4.57(100μg/cm3),56.12±13.71(100μg/cm3),NIC分别为0.55±0.21,0.60±0.25。恶性组各期IC及NIC低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研究得出甲状腺恶性结节λHU静、动脉期分别为:3.42±1.27,3.41±1.80;良性结节λHU静、动脉期分别为:5.12±1.75,5.87±1.90;恶性组λHU各期低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研究中微小乳头状癌34个,PTMC占PTC约45.33%,形态不规则,结节边缘角样外突7个,并且6例已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前诊断PTMC与术后完全吻合,可见“形态不规则,结节边缘角样外突”可作为甲状腺微小癌的较敏感的诊断依据。结论1.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前采用能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Opti keV)可提高图像观察质量,清晰显示结节细节征象(微钙化、残圈征、完整强化环及边界显示率),提高图像的主观评价,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有较大价值。2.恶性组各期碘含量及标准化碘含量低于良性组,各期能谱曲线斜率低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益于从客观数据区分甲状腺结节良恶性。3.最佳单能量(Opti keV)成像联合能谱成像参数(标准化碘含量、能谱曲线斜率)可从主观及客观两方面提高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4.与70keV成像对比,Opti keV成像中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信息更多,有助于小病灶的检出。“形态不规则、局部边缘角样外突征”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