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是一种与月经周期有关的症状,一般周期性地发生于黄体期并随着月经的来潮症状会逐渐缓解,是育龄期女性中发病率较高的妇科疾病之一。PMS患者经常伴有一系列与月经周期有关的精神、躯体、认知以及行为等方面的症状,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PMS女性的生产、生活及社会活动。近年来,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对各类疾病的脑影像研究中。基于神经影像学的研究表明,PMS患者具有异常的功能性大脑活动,但对于PMS患者的中枢病理机制的研究仍然相对较少。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为基于结构和功能MRI分析方法,对PMS患者潜在的大脑结构或功能异常情况进行探究。因此,本论文对PMS患者的大脑异常情况及其与临床症状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本论文对PMS患者的大脑灰质结构异常进行了研究。(1)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探究PMS患者与健康对照组(Healthy controls,HCs)间的大脑灰质体积的异常情况,并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对两组间差异脑区中最可靠的特征脑区进行分析;(2)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探究PMS患者异常的灰质体积与临床症状间的相关性;(3)以VBM分析所得的异常脑区为种子点与全脑进行结构共变分析。结果显示:(1)与HCs相比,PMS患者具有显著增加的楔前叶/后扣带回和丘脑灰质体积,以及降低的脑岛灰质体积;(2)楔前叶/后扣带回具有最佳的组间分类能力且其异常的灰质体积与症状严重程度每日记录量表(Daily rating of severity of problems,DRSP)评分呈正相关;(3)两组间不同的结构共变模式主要位于背外侧前额叶、前扣带回、角回和海马等脑区。上述结果表明PMS患者存在大脑结构异常,这些异常的大脑结构可能与情绪调节、突显的刺激感知和不适的脏腑感觉有关。其次,本论文利用FreeSurfer图像分析工具对PMS患者和HCs的皮层厚度和皮下体积进行信息提取和分析。结果显示:与HCs相比,PMS患者的内侧前额叶、眶额回和脑岛的皮层厚度显著降低,杏仁核、丘脑和苍白球的皮下体积显著增大;且仅在PMS患者的前扣带回和楔前叶发现其皮层厚度与DRSP评分呈负相关。结果表明PMS可能与杏仁核-前额叶环路、皮层-基底神经节-丘脑-皮层环路及脑岛相关的神经环路的异常调节有关。最后,本论文利用功能MRI数据对丘脑与不同皮层亚区间的丘脑-皮层网络的功能连接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HCs相比,PMS患者具有降低的丘脑-前额叶皮层连接和增强的丘脑-后顶叶皮层连接;且PMS患者的DRSP评分与丘脑-前额叶功能连接呈负相关。上述结果表明PMS患者中存在丘脑-大脑皮层连接异常,这些异常的连接模式可能与PMS患者的情感、注意力处理紊乱以及不适的脏腑感觉感知增强有关。希望本论文的研究结果能够为进一步理解PMS的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的影像学证据,为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循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