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宗族在农村通常以非团体形式存在,其影响很大。在寺北柴村,宗族整体意识较强,对村民生活影响深远。寺北柴村地理位置重要,靠近平汉铁路;耕地资源丰富,日照充足,农民自打井较多,耕作条件突出;也因此受到了各方的重视。1930年代,寺北柴村土地流失严重,农民的身份发生改变,经济也日益贫困。寺北柴村有多个宗族,其中以郝氏人口最多宗族规模最大。依据宗族的规模大小其下多有分支,就整体而言寺北柴村属于多宗族、多分支的村落。宗族对寺北柴村基层政治影响甚微,这主要是受到了寺北柴贫困的经济以及和睦的宗族关系的影响。与之相反宗族对寺北柴的社会生活的影响持续加深,祭祀和寒食会是宗族凝聚力的源泉,通过祭祀和寒食会,增强了村民对宗族的归属感,同时维系和推动了宗族的发展。宗族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产、生活方面。贫困的经济、和睦的宗族关系促使村民在耕作中寻求帮助,搭伙计、工换工随之出现。如有婚、丧、嫁、娶等事时,宗族的作用无可替代。此外在分家、调解矛盾、土地买卖上宗族亦能发挥作用。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局变迁中,寺北柴村宗族对基层政治的影响力随之而逐步减弱,但是对村民的社会生活则持续加深。可见,在这一时期宗族在寺北柴村社会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