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代,借由五彩缤纷的“表皮”,建筑已经逐渐脱离了一个单纯的人工构筑物,而参与到广泛的社会与文化生活当中。在消费资本的全面掌控下,现代主义运动所树立的建筑核心——空间、平面、功能等等,早已在建筑师的手中变得摇摇欲坠,风光不再。本文将这种“表皮”现象称之为当代建筑学中的“表皮化倾向”。应该如何定义?背后有着怎样的存在与发展逻辑?本文从“静态”的建筑表皮,更多的是从“动态”的文化与社会学领域探讨了表皮背后的驱动力量。文章结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第一,理论层面:1.表皮化的定义和相关概念界定:“表皮化”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在精神-表现层面,“表皮化”意味着,表皮取代了建筑作为一个主体的地位,表皮就是建筑;在物质—实体的层面,“表皮化”指表皮由自然和建筑功能逻辑为主导转向由表皮自身为主导。2.表皮化的历史成因:基于技术-逻辑和文化-审美这两个作用于建筑表皮的主要因素,文章对表皮的历史演化进行了深入阐述。表皮的自觉过程是表皮化的成因和前提条件,这一过程有其历史进步意义和必然性。3.表皮化的审美特征:表皮化表现为奇观性和超现实的审美范式,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又可以将其分为“向前看”和“向后看”两种趋向。第二,实践层面:1.技术应用:对三种典型和新型的表皮技术——幕墙技术、数字技术和媒体技术进行了美学层面的解读。2.形态分析:在形状、材料、肌理和色彩四个方面,从具体操作和材料特性的角度结合大量实例进行了论述。第三,反思层面:1.表皮化的正反两面性意义:表皮化带来了所谓“表皮建筑学”。一方面,它给当代建筑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通过它,建筑学广泛参与了大众的社会和文化生活,扩大了自身影响力;在另一方面,它导致了粗陋的“表面化”和宏观层面的“生态文化危机”,使无数城市陷于“千城一面”的尴尬。2.表皮化在建筑学中的历史地位、价值预测与展望:笔者期待,这是一项具有理论开拓意义和实用指导作用的研究。本文更多的从积极意义上发现其价值和历史进步性,也充分认识到:当代建筑学已经到了要“开疆拓地”和“重整旗鼓”的关键时刻,对此,笔者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