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北纬25°48′~25°58′,东经110°20′~110°35′。区内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森林茂密,植被类型多种多样,是世界最具典型特征的常绿阔叶林原生性植被保存最完好的地区之一,苔藓植物尤为丰富,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人对猫儿山的苔藓植物区系进行系统调查。2004年9月笔者赴猫儿山自然保护区进行苔藓植物的野外本底调查,共采集苔类植物标本703份,通过室内鉴定以及前人记录发现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现有苔类植物30科55属198种(包括种以下的分类单位)和角苔植物2科3属3种。其中广西新记录的苔类和角苔植物有57种,隶属18科28属,广西新记录属有10个,广西新记录科2个,即绿片苔科和短角苔科。为了了解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的苔类和角苔植物的区系特点,本文选择7个地理位置与之接近的地区(海南霸王岭、广西十万大山、云南大围山、广东南岭、广西九万山、福建鹫东峰、浙江凤阳山),并从物种丰富度、优势科、优势属、属种相似性、区系谱、具体地理成分等多个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的苔类和角苔植物物种最为丰富,地理成分较为复杂,可以划分为13种成分,其中东亚成分占主体,占总种数的46.32%,热带成分次之,占总种数的26.32%,中国特有成分有15种,占总种数的7.89%。细鳞苔科、羽苔科、叶苔科为猫儿山苔类和角苔植物优势科的前三位。属种相似性系数表明猫儿山自然保护区与福建鹫峰山和广西九万山的区系最为接近,与大围山和霸王岭的亲缘关系次之,与十万大山和南岭的相似性较低。猫儿山的苔类和角苔植物的生态分布类型可分为木生、石生、土生、叶附生4种类型,其中石生类型最为丰富,木生类型次之,而木生类型中的树生种类比例最高。叶附生苔类植物也有一定数量的分布,共3科8属19种,其中16种为猫儿山首次发现,15种属于典型的叶附生苔类植物。细角管叶苔Colura tenuicornis和叶生角鳞苔Drepanolejeunea foliicola为广西苔类植物新记录,叶附生的管叶苔属为广西新记录属。本次研究还对广西苔类和角苔植物的区系作了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广西现有苔类和角苔植物35科73属316种(包含种以下的分类单位),其地理成分可分为13种,其中东亚成分比例最高,为41.91%,说明广西的东亚区系色彩明显。细鳞苔科有18属70种,是广西最大的科,占总属数的24.66%,占总种数的22.15%。此外,广西有5种中国濒危苔类植物,其中极危1种,濒危2种,易危2种。通过对海南、日本、台湾和香港苔类和角苔植物区系的亲缘关系的比较,发现广西的苔类和角苔植物与香港属种相似性系数最高,与日本次之,与海南及台湾相对较低。结合最新的相关资料,本文提供了猫儿山和广西苔类和角苔植物的最新名录。所有标本存放在华东师范大学苔藓植物标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