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叶绣球菌多糖对免疫低下小鼠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love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广叶绣球菌多糖(Sparassis latifolia polysaccharides,SLPs)对免疫低下小鼠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介导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1)将60只6周龄SPF级昆明系雄性小鼠,适应环境一周后,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C)、模型组(CY)、广叶绣球菌多糖低剂量组(CY+LD)、中剂量组(CY+MD)、高剂量组(CY+HD)和阳性对照组(CY+LH)。除NC组组外,其余组小鼠连续3 d腹腔注射80 mg/kg·d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构建免疫低下小鼠模型,NC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阳性对照组组小鼠灌胃10mg/kg·d的盐酸左旋咪唑(Levamisole hydrochloride LH);广叶绣球菌多糖低、中、高三组分别灌服100mg/kg·d、200 mg/kg·0d和400 mg/kg·d的多糖溶液;其余两组小鼠灌服等体积蒸馏水。试验期间每天观察小鼠状态、记录体质量变化。饲养30 d后,空腹24 h,称重脱颈处死,在无菌条件下分别迅速取出脾脏和胸腺清洗干净并称重,计算脾脏指数、胸腺指数;采集小鼠空肠组织,HE染色观察肠道组织结构,计算绒毛长度/隐窝深度的比值(V/C值);采集小鼠小肠组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小鼠小肠组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rukin,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A s Ig A)的含量。(2)采集盲肠内容物,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气-质联用(GC-MS)分析盲肠内容物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的含量;采集小鼠小肠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G蛋白偶联受体GPR41、GPR43和GPR109A,及下游关键因子FOXP-3、IL-6、IL-8和L-10的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分析G蛋白偶联受体GPR41、GPR43和GPR109A的蛋白表达量。[结果](1)在实验造模期间,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后的小鼠摄食量降低,体重下降,毛色发暗且尾根部有脱毛现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脾脏指数与胸腺指数降低、小肠绒毛长度和小鼠V/C值降低、小肠组织中4种细胞因子IL-6、IL-10、TNF-α和INF-γ质量浓度以及s Ig A分泌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显著或极显著(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多糖高剂量组中小鼠脾脏指数与胸腺指数升高、小肠绒毛长度和V/C值增加、细胞因子IL-6、IL-10、TNF-α和INF-γ质量浓度以及s Ig A分泌水平增加,差异均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多糖组Shannon指数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其中高剂量组Shannon指数增加显著(P<0.05)。在OUT水平上,通过主成分分析,多糖剂量组中随多糖浓度的升高与模型组重合度降低,与阳性对照组重合度升高;在门水平上,实验各组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平均84.15%以上都是由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组成,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在高剂量组中占比例为最低和最高,分别为56.25%、32.64%;在属水平上,Bacteroides、Alloprevotella、Butyrivibrio、Intestinimonas、Streptococcus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高剂量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各SCFAs含量均下降,其中乙酸、丙酸下降显著(P<0.05或P<0.01);肠组织中GPR41、GPR43、GPR109A、FOXP-3、IL-6、IL-8和L-10的mRNA表达量和G蛋白偶联受体GPR41、GPR43、GPR109A的蛋白表达量均下降,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剂量组中各SCFAs含量均增加,其中中、高剂量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高剂量组中GPR41、GPR43、GPR109A、FOXP-3、IL-6、IL-8、IL-10的mRNA的表达量和GPR41、GPR43、GPR109A的蛋白表达量均升高,差异均极显著(P<0.01)。[结论]广叶绣球菌多糖通过改善肠道粘膜形态结构,提高小肠细胞因子水平,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增加SCFAs产生菌的相对丰度,提高SCFAs含量,诱导G蛋白偶联受体GPR41、GPR43、GPR109A的表达,从而介导上调FOXP-3、IL-6、IL-8和L-10的表达,参与调节免疫低下小鼠的肠道免疫功能,发挥抗炎作用,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促进健康。
其他文献
针对复杂低渗透油藏直井压裂后产能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采用统计回归方法研究压裂后产油量与各主控因素之间的控制关系,经过多参数组合优选,建立多元回归压裂后产油量预测模型,采用相对误差作为产能预测符合率的控制标准,计算预测模型的符合率。针对多元统计回归方法计算误差较大的层位,依据油藏渗流理论,基于三角形裂缝形态,建立压裂后产油量渗流公式预测方法;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确定渗流公式法所需的裂缝参数,利用渗流
期刊
乳牙固连是指乳牙牙骨质与周围牙槽骨直接结合的一种少见的临床疾病,多伴有牙齿正常萌出过程中断进而使患牙的平面低于邻牙。目前,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诊断标准存在争议,治疗方案选择也多是依据临床医生个人经验。如果乳牙固连不能及时诊断并干预,则会导致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继承恒牙阻生以及其他并发症,但目前国内外尚缺乏规范的临床治疗指南。文章针对乳牙固连的病因和治疗方案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
报纸
为了充分利用煤矿塌陷区土壤生产优质的饲草,探索煤矿沉陷区不同混播比例和添加剂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混合青贮的影响,以期为煤矿沉陷区资源合理利用以及优质青贮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本试验以山西省孝义市煤矿沉陷区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作为试验材料,分别在紫花苜蓿初花期和盛花期刈割并制备混合青贮,分别设置不同的添加剂和混播比例,紫花苜蓿和
学位
目的:探讨3种不同镇静方案在孤独症儿童牙科诊疗中的镇静效果。方法:选取Frankl量表评分为1分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91例,随机分为3组:M1组29例,予肌注0.20 mg/kg咪达唑仑镇静;M2组33例,予肌注0.24 mg/kg咪达唑仑镇静;MD组29例,予肌注0.20 mg/kg咪达唑仑联合鼻喷2μg/kg右旋美托咪定镇静。采用行为量表评估镇静效果。24 h后电话回访患儿不良反应及家长满意度
期刊
有研究表明,桑叶生物碱是桑叶降血糖的重要活性成分,具有降血脂、抗肿瘤、抑制变形链球菌生长、抗病毒等功效。因此本研究从黑曲霉产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出发,采用酶辅助提取和离子交换树脂纯化桑叶总生物碱,通过体外模拟胃消化试验,研究通过不同纯化步骤纯化的桑叶生物碱降糖、降脂及抗氧化作用。(1)通过发酵黑曲霉产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并以单因素试验结果为基础,运用响应面法优化黑曲霉SH312-26-19产果胶酶的发酵
学位
硒作为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在生活中不可或缺,而硒多糖作为一种具有硒和多糖活性的有机硒化合物,可作为优良的补硒制剂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本研究通过筛选具有高富硒率和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设计单因素、正交试验对乳酸菌产多糖条件进行研究,多糖经过纯化后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热分析、离子色谱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多糖及其组分进行结构和表观形态分析,测定多糖的化学组成,同时测定多糖的体外降血糖活性和抗氧化活性
学位
[目的]采后香菇容易发生腐败变质,影响香菇的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本试验主要探讨冷藏期间香菇品质的变化,并研究引起腐败的主要微生物,从而为控制香菇腐败和延长香菇贮藏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将采后的香菇分为6组,放置在2~4℃臭氧和紫外线灭菌后的冷库中贮藏,在贮藏0、8、16、24、32、40 d时分别对香菇水分含量、色泽、质构、挥发性风味物质、氨基酸和核苷酸进行测定。(2)对不同贮藏时期的香菇
学位
本文本文以鸡腿菇和高粱为原料,基于山西老陈醋酿造工艺,通过探究鸡腿菇不同酶解条件对多糖得率的影响,优化鸡腿菇酶解工艺;探究不同时间加入鸡腿菇、鸡腿菇添加量、酵母菌接种量、酒化发酵温度、封口发酵时间、初始酒精度、醋化发酵温度、醋化发酵时间对酒醪或醋中多糖含量和理化指标的影响,优化鸡腿菇醋酿制工艺。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和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鸡腿菇醋和对照(以100%质量的高粱为原料,采用优
学位
发酵香肠因具有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保质期长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发酵香肠中过量亚硝酸盐和生物胺的积累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优良发酵剂的使用对控制香肠中亚硝酸盐和生物胺的含量具有重要意义。故本文从传统食品中分离出能够有效降解亚硝酸盐和生物胺的菌株,体外复配后应用于发酵香肠中,探究复合菌株对发酵香肠亚硝酸盐、生物胺和N-亚硝胺含量的影响,并通过微生物性质、理化性质和感官品质的测定检测复合菌株在发酵香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