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如C·E·布莱克所说的,一个最成熟的传统社会,也就是一个长时期内最不情愿现代化的社会。中国作为现代化的“后来者”,恰是这方面的典型。中国在早期现代化的追赶过程中并不顺畅,屡遭挫折,即表现为延误性。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力图通过对中国的传统社会结构、近代国家衰败与种种复兴的努力及国际环境进行历史考察和理论分析来探讨中国早期现代化延误的原因。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理论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考证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等。本文在非经济因素延误中国早期现代化方面做了一些新的探讨,并综合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研究现代化在中国是怎样被延误的。 本文除引言外共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政权机关的僵化。清帝国僵化的政权机关无力摆脱内部体制性危机,民国的确立也没有阻遏这种态势,中国早期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权始终都是政治和思想僵化的“软政权”。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在启动以后,非经济因素的作用要大于经济因素的作用,特别是需要一个强固有效且以现代化为明确取向的政权。中国早期现代化中并不具备这样的有效政权,因此一再失去机遇。 第二部分:传统社会结构的抗拒性。在这一部分中分别从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传统三个方面来考察和分析传统社会结构对现代化的抗拒。从经济结构看:小农生产的自然经济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成功适应当时生产条件的经济行为准则和重农抑商的传统,使中国的传统自然经济在世界历史中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反倒不利于现代生产方式在中国的发育和成长。从政治结构看:建立在宗法社会上的最强大的东方专制主义是自由生成和民主制度扩展的桎梏。从文化传统看:传统儒家泛道德主义是一种以“三纲”伦理价值取向来规范现实生活的伦理本体思潮,与现代社会的民主、法治、人权需求相悖,并且严重萎缩了中国人的科学理性与工具理性,阻碍了中国人探索自然世界奥秘的热情。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心主义抗拒现代化的进程,并使文化整合异常艰难。 第三部分:国际地位的边缘化。这一部分是从外部原因探讨中国早期现代化延误的原因。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过程是在国际地位边缘化的条件进行的,列强侵略对中国经济的严重破坏直接滞缓中国现代化进程,不平等的世界体系使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一开始就陷入困境。关键词:中国早期现代化延误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