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大宫调是清代中叶从扬州及两淮传入海州的一种曲唱艺术,在海州发展的两百多年里保持了典雅、细腻的演唱风格,积累了较多单曲曲牌和套曲曲目。其中以【波扬】、【叠落】、【离调】、【南调】和【软平】为代表的五个单曲曲牌最具特色,以致当地玩友以“五大宫调”一名概称了包括诸多单曲和套曲在内的所有曲目。与福建南音、四川清音、扬州清曲等曲种的研究现状相比,纵观以当地学者为代表的学术界对海州五大宫调的研究,虽有部分成果刊行,但还不算深入,尚处于曲种界定、词曲整理与搜集、词曲形态分析阶段。 本文,笔者在继承文献研究、比较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了民族音乐学的“多位”视野,旨在体现对该曲种比较全面的整体性研究特色。通过对“五大宫调”的名实考辩,就该曲种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整体性梳理;通过历史与现实田野调查的密切结合,引入了文化生态学相关理论,概述了该曲种在不同时期的生态环境以及多向生态环境变迁对该曲种产生的影响;在本体形态研究中,笔者尝试运用了我国当前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形态、分析模式、表演理念等研究成果,并结合了中国传统词乐构成理念对这些古老词曲进行解析;文章还结合传播学相关理论,概述了五大宫调的传播类型及流布情况;在比较音乐学研究层面,笔者立位于对各近缘曲种的文化生态环境、流布状况及表演特点进行纵横对比,并将海州五大宫调置于整个曲唱艺术的大背景下加以考述。 在以上研究中,笔者尽量体现民族音乐学的“多位”视野,比较客观地厘清了客位与主体的关系问题,进而关注了主、客位双边关系中“多位”的客观存在,以及逐层分析各“位”与音乐事象、主位、客位之间的关系及价值取向。最后,构拟了“多位网”的理论架构。旨在对民族音乐学学理理论实践运用的同时,对其方法论在某些细小环节上求得创新或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