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科技创新不充分发展表现尤为突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在于缩小地区间的技术差距。高技术产业拥有较强的前后向关联效应和带动效应,对于推动区域技术创新协调发展十分关键,因此理性客观地分析和认识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区域分布非均衡现状,对于缩小地区间技术差距、推动我国落后地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鉴于此,本文从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区域分布的非均衡现状入手,试图通过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活动的极化分析、空间扩散分析和效率分析深入剖析区域分布非均衡现状产生的原因和解决路径。具体做法是,首先梳理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依据高技术产业创新理论、区域经济非均衡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和资源配置效率理论,厘清极化-扩散效应影响创新区域分布非均衡的作用机理;其次,给出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投入与产出区域分布的现状描述;第三,运用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和极化TW指数测算我国区域创新极化趋势;第四,构建区域创新空间扩散模型,对创新产出的空间扩散展开实证分析;最后提出基于区域创新效率提高的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研究期内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投入与产出的空间分布呈现先集聚后扩散的变化特征,空间集聚模式特征由高-低集聚模式开始向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模式转变。第二,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投入与产出集聚具有循环累积因果特征,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大多存在两极化倾向,全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极化程度从2009年起在逐步下降。第三,目前在环渤海、长三角、中部、西南和东北五个区域形成了高技术产业创新溢出圈,东南和西北地区区内创新溢出联系微弱,其主要原因是创新梯度大、产业联系不紧密。第四,创新资源高投入组地区的创新效率最高,创新效率高稳定组全部分布在沿海地区,辽宁、陕西、四川、湖北的创新效率稳定性差。论文的创新性工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围绕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区域分布非均衡,从创新增长极的视角,提出了一种分析高技术产业创新极化-扩散效应的理论框架,为破解我国区域经济失衡困境提供有益思路;二是综合运用多种经济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七大区域内部高技术产业创新极化扩散的系统动态性过程进行实证分析,并就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