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辽宁师范大学的校际交流项目,我有机会在美国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学习。自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我在美国的印第安纳州立大学进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TESL)专业的学习。在那里,我由一个英语作为外语(EFL)的学习者转变成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ESL)的学习者,这种转变不仅仅存在于身份的转变,也存在于情感状态的转变。远离家人,孤独,自我依靠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对情感以及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在此篇论文中,我的研究主要着眼于英语学习者的情感障碍。我发现关于情感障碍的研究,许多都是以EFL中国学生为研究对象,而对ESL中国学生的研究却很少。对于EFL中国学生来说,英语是一门必修课并且在不同阶段的升学考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中考,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因此很容易理解EFL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上面对着很大的压力,甚至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会感到焦虑。至于ESL中国学生,很多人会认为他们的英语水平应该很好甚至接近母语水平。他们觉得在国外没有诸如高考的压力,学生们可以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而且语言环境唾手可得,学生甚至可以在课堂以外自动习得语言。实际上正相反,正是由于这些误解ESL学生的压力很大,甚至不小于他们在中国的同龄人。来自家人的高期望,高昂的学费,远离家人与朋友,这些都能影响到ESL学生的情绪并且进而影响到他们的英语学习。因此,情感障碍不只会影响到EFL学生也会影响到ESL学生。根据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一些情感可以对语言输入进行过滤并且减少语言学习者实际获得的语言知识。在三个变量(焦虑,自尊,动机)的相互影响下,相同的语言输入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加之,随着人本主义在心理学以及教育学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师发现情感因素可以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人本主义关注个体以及他们的情感,而非只关注于智力因素。根据这些理论我对美国的ESL中国学生进行了一项关于情感障碍的研究。在我的调查中,我设定了三个变量,分别是焦虑,自尊和动机。在研究中,我使用了许多调查问卷来测试不同的变量。我找到了67名来自中国的本科生作为我调查的志愿者。他们全部来自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尽管他们所学专业不同,但是他们在印第安纳州立大学会修读相同ESL课程。除了关于三个变量的调查之外,我还对他们进行了英语能力测试,以对他们的语言能力有一个良好的了解。我使用的问卷有:外语课堂焦虑等级(FLCAS),自尊等级(SES)以及学术动机等级(AMS)。在IBM SPSS21软件的帮助下,我对各个变量进行了统计学分析,试图找到他们之间的关联性以及研究这些变量是否与英语语言能力有所关联。经过分析,我根据结果试图给老师及家长提出一些建议。最后,我总结了此次研究中的一些限制,缺点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