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选取科尔沁沙地作为研究区域,以两种最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也是两种最主要的生产方式--农、牧业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与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基于现有研究资料的系统整合,结合野外调查的结果,从更加综合的角度,来研究农、牧业选择变化对沙漠化过程的影响机理,从农、牧业选择变化的角度来揭示"滥垦、滥牧、滥樵"的本质,进而寻求中国北方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对策.主要进行了:①农、牧业变化的历史轨迹与生态环境演变的实证研究,从大的历史尺度寻求农、牧业变化与沙漠化之间的互动关系;②农、牧业选择变化的驱动过程研究,从较短的时间尺度进行高分辨率的过程跟踪与解析,重点分析农牧民的行为机制;⑨农、牧业选择变化对沙漠化过程的动因解析研究,重点解析"滥垦、滥牧、滥樵"产生的深层次根源,为沙漠化防治战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④生态建设策略的比较与转型方向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全新世以来,该区农、牧业变化的周期不断缩短,但强度不断增强,从而形成短周期、强振幅的变化谱形;大面积的沙漠化大都出现在大规模农垦的后期,也就是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换期间,农、牧业生产方式的交替变化和生态退化与恢复的交替轮回同步.从这种意义上说,该区历史上的游牧业对农业垦殖存在一种时空上的生态缓冲机制.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科尔沁沙地虽然可农可牧,但当地的生态环境不适宜从事大规模的粗放农业活动,草原畜牧业是其最佳的土地利用方式.人口的转移与出路、反贫困、土地利用方向的调整、制度的规范与完善是科尔沁沙漠化防治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四大问题.据此,科尔沁沙地今后的生态建设策略应实现五个转变,即由"人进沙退"向"退耕和退人"转变,由挑战"农业的临界"向挑战"牧业的临界"转变,由积极治理向积极保护转变,由治沙向"治人"的转变,生产方式由粗放向集约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