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前交通动脉瘤发病率居颅内动脉瘤第一位,约占颅内动脉瘤的三分之一,可反复出血,死亡率和病残率均较高,因此早期及时、准确诊断及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具有重要意义。随着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技术飞速发展,多层螺旋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本文回顾性分析了70例前交通动脉瘤CTA术前术后的影像学资料(其中有46例植入相同动脉瘤夹的病例),旨在应用CTA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前交通动脉瘤信息,辅助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及作好手术效能评估。方法:本研究收集70例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前术后CTA影像学资料、其中46例术中选用相同动脉瘤夹(Yasargil动脉瘤夹中的直夹,型号:FT750T,钛合金)的病例。全部病例均采用西门子双源CT扫描:扫描层厚0.625mm,螺距1.375,扫描速度0.8s/转,电流250-350mA。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关节静脉行造影剂团注,造影剂用量1.5ml/kg,团注速率3-4ml/s,延迟时间一般在16-20s,扫描范围从颅底到颅顶。原始数据传输至GE Adw4.2工作站,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等重建。对于70例中46例使用相同型号动脉瘤夹的术后病例资料,分别在MIP及VR图像下测量动脉瘤夹的夹体长度、夹体宽度及夹尖长度,并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应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t检验及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及Spearman相关,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70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引起的SAH出血分级:1级24例;2级14例;3级25例,4级7例。与临床Hunt-Hess分级比较,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36,p<0.05),出血分级与Hunt-Hess分级有Spearman相关(r=0.289,P=0.014,p<0.05)。2、70例前交通动脉瘤大脑前动脉A1段供血模式分型:1型22例;2型16例;3型32例。1、2型属于A1优势供血征,占总例数(70例)的54.3%,左侧A1优势征约为右侧的3.75倍。大脑前动脉A1优势征与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左侧优势征明显多于右侧。3、本组70例术后资料中共有81个动脉瘤夹,型号不等(FT740T,FT637T,07-934-01等),有11个病例术中用了2个动脉瘤夹,46例选用同一型号动脉瘤夹,影像数据与手术记录中放置动脉瘤夹的情况一致。4、在CTA-MIP、VR重建图像下测量到的动脉瘤夹大小各项指标与实际动脉瘤夹标准值比较,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根据公式分别粗略测出动脉瘤夹在MIP及VR重建图像下的放大率:MIP放大率≈0.116,VR放大率≈0.228。结论:1、通过CTA对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进行出血分级,为临床提供一个直观的SAH出血量的参考2、在CTA图像下清晰显示的大脑前动脉A1优势征与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左侧A1优势征明显多于右侧;3、CTA对手术效能评估有重大作用;4、通过粗测出CTA对前交通动脉瘤夹的放大率,推测出对动脉瘤也有放大,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前交通动脉瘤信息,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