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屈光不正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视觉2020”计划中重点治疗和预防的眼病。近视是其常见类型,目前近视呈现高患病率,低龄化,进展快等特点,已经成为危害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近视不但给个人生活学习带来不便,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关于近视的具体病因目前尚不明确,研究发现环境因素(如视近工作、户外活动、都市化、人口密度等)在青少年近视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基因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近视的发生起什么作用仍有争议。随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新的环境因素如电子游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根据我国教育部、卫生部的联合调查显示,2004年我国青少年近视患病人数达6000万,居世界之首,特别是在大中城市,近视呈低龄化趋势,7~9岁年龄段近视检出率明显升高。据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重庆市小学生近视率为35%左右,中学生近视率则达70%,但各年龄段近视发生的情况、影响近视发生的因素的相互关系以及新的环境因素对近视的影响并未见到相关报道。了解小学生近视在各年龄段的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包括新出现的环境因素,以便对青少年近视进行早期干预,对于减缓近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重庆市主城区小学生屈光不正现况调查,了解重庆市小学生屈光不正的患病率,分析影响近视形成的风险因素,为重庆市青少年近视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象和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原则,随机抽取重庆市三个城区中的小学各一所(巴蜀中学、龙湖小学、民心小学),对1~6年级1100名小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方式包括问卷调查和眼科检查。根据不同学习阶段,将小学生分为三个年龄组:7~8岁组(小学1~2年级)、9~10岁组(小学3~4年级)、11~12岁组(小学5~6年级)。近视与视近工作、户外活动、父母情况、电子游戏等影响因素的关系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重庆市城区7~12岁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32.91%,患病率从7岁的9.84%逐年增加到12岁的59.20%(χ2=119.866,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散光患病率为27.73%,患病率从7岁的16.84%逐年增加到12岁的39.20%(χ2=29.680,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视患病率为3.36%。屈光参差患病率为8.36%。近视、散光、远视、屈光参差患病率与性别、眼别不相关。各年龄组近视程度均以低度近视为主,中度近视次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平均等效球镜屈光度由7~8岁组的-0.95D±1.88增加到11~12岁组的-2.25D±1.60,向近视加深的方向发展。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近视与父母近视、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近距离阅读、躺着看书、玩小型游戏和是否看电视相关,其OR值依次为1.549、1.241、1.463、1.318、0.847、0.699。结论重庆市主城区小学生近视患病率较高。7~8岁是近视快速发展的年龄段。父母近视情况对小学生近视的影响起主要作用,近距离阅读次之。常看电视的小学生近距离工作时间相对减少,离电视屏幕距离较远,因此常看电视可能不是小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