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洲绘画作品自明万历年间就已经随传教士传入中国,但是却没有对明清中国绘画产生影响。无疑,欧洲绘画风格被排斥是由于它的求“形似”,本文的目的是寻求是哪些因素使中国绘画产生了这种反对客观再现的绘画观念。明清时期欧洲绘画观念在中国的主流文人阶层受到排斥,但在东南沿海影响了民间商业绘画风格。中国绘画的自然主义客观再现需求贯穿于自晋至宋的绘画史。从画论方面看:“气韵生动”是指自然造化所产生的美感,其基础是“应物象形”。从绘画实践方面看:再现物象的技巧一直在发展。中国绘画的客观再现终结于宋代。自宋代文人画兴起,士族文人的主观表现需求逐渐成为绘画的主要目的,忽略“形似”及诗书画的三位一体是其外在表现形式。宋以后山水画的繁荣和人物画的衰落是文人画主观表达观念选择的结果。明末董其昌倡导的复古主义文人绘画确立了明清绘画的正统观念,事实上产生了对抗欧洲写实绘画风格的作用。其思想基础是明代“心学”体系而不是其所标榜的禅宗。其深层根源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文人当政和士庶等级观念。明清时期绘画风格的选择暗含着社会阶层的划分。欧洲绘画的传入加速了明清中国绘画走向对再现的全面反动。最后,中国民间宗教观无法驱动道释绘画向写实再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