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药物性肝病患者的特点,深化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并为进一步研究该病提供依据。方法:从2007年07月~2012年06月时期内在我院治疗的药物性肝病患者中筛选出108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居住地,既往史、个人史,可疑用药史、发病潜伏期,临床表现、检验检查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药物性肝病发病人数逐年增多。总体男女性别比为1.00:1.04。89.81%的病例分布在20~70岁年龄范围内,平均49.39士15.82岁。农村地区患者63人,城市地区患者45人。69%的患者发病潜伏期在5~90天的范围内。该病的治疗时间多在21天以内。该病的致病药物涉及各个类别,包括中药、西药、保健滋补药,中药、抗结核药是主要致病药物。该病患者临床症状主要是乏力、纳差、黄疸。分型该病,肝细胞损伤型45例,胆汁淤积型13例,混合型50例。不同临床分型之间致病药物种类存在交叉。该病治疗后,治愈82例,好转9例,未愈15例,死亡2例。重型药物性肝病占4.63%,仅1例好转。性别、年龄因素对该病预后无影响。肝细胞损伤型与混合型该病患者预后好,胆汁淤积型该病患者预后差。比较病因分别是中药和抗结核药的患者,中药组患者平均年龄较低、女性居多,抗结核药组患者男性居多,中药组病例发病潜伏期稍长,两组患者临床分型构成、治疗预后均无差异。结论:药物性肝病发病呈逐年增多趋势。发病人群主要是中老年人。发病潜伏期多在5~90天范围内。主要致病药物是中药和抗结核药。该病临床症状与一般急慢性肝病相似,无特异性,主要是乏力、纳差、黄疸。该病总体预后较好。重症患者预后差,性别、年龄因素对预后无影响,肝细胞损伤型与混合型患者预后好,胆汁淤积型患者预后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