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反流性食管炎的一般情况及临床表现,总结出其主要体质类型及证候类型,借助现代统计学方法,探索体质与证候、年龄、性别等的相关性。运用于临床,不仅可以调整病理体质以“治未病”,而且在诊治方面,体证结合,更好地把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症状进行问卷调查,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6.0软件分析,卡方分析法分析中医体质类型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对应分析法探索体质类型与证候类型的相关性。结果:共收集86例病例,中医证型的分布为:肝胃不和>肝胃郁热>痰气交阻>脾胃虚寒>脾虚湿热>胃热阴虚。总体而言,肝胃不和(27%)、肝胃郁热(20%)为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证型。体质情况分布如下:阳虚体质>气郁体质>气虚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特禀体质>平和体质。经卡方分析,除特禀体质的人与平和体质的人患反流性食管炎的概率无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偏颇体质与平和体质相比均P<0.01,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即特禀体质的人不趋向于患反流性食管炎。体质类型与性别的相关性研究中发现,男性患者及女性患者均以阳虚、气郁体质较多。且经卡方检验P>0.05,可认为不同性别的群体的体质类型分布无统计学差异。体质类型与年龄的相关性研究中发现,中青年组中阳虚、气郁体质较多;老年组中阳虚、阴虚体质较多。经卡方检验,p<0.05,可认为不同年龄组的群体的体质类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在各个证型与体质关系的探索中,研究发现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体质与证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体质情况分布如下:阳虚体质>气郁体质>气虚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特禀体质>平和体质。中医证型的分布为:肝胃不和>肝胃郁热>痰气交阻>脾胃虚寒>脾虚湿热>胃热阴虚。研究发现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体质与证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如肝胃郁热证、胃热阴虚证与阴虚体质;痰气交阻证、肝胃不和证与气虚体质;肝胃不和证与气郁体质;脾胃虚寒证与阳虚体质;脾虚湿热证与湿热体质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