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立法完善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上世纪60年代环境保护思想逐步兴起,人类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自身所面对的环境危机,“循环经济”的理念应运而生。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其运行遵守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流动的规律,其目标是对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概括表述为能量梯次使用和物质闭路循环。欧美发达国家作为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先行者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进入到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各国先后在立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形成了不同的模式。  我国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相对较晚,直到九十年代才开始引入循环经济思想。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和人口大国,发展循环经济,完善循环经济立法具有相当的紧迫性和历史必然性。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循环经济立法的产生时期,这一时期的循环经济立法,较多的是关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其次是防止环境破坏,同时也注意到环境污染。从总体上看,其侧重点在环境保护,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循环经济的概念;第二阶段是循环经济立法的发展时期,这一阶段是基于社会需要,建立在充分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循环经济法成为中国法制建设中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在某些方面颁布了一系列单行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第三阶段是循环经济立法的初步完善时期,无论从内容上,原则上,方法上,循环经济立法已经具有了一定成果,制定了例如《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这对我国社会经济活动起到了极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通过研究国外循环经济立法经验,笔者发现,在循环经济立法的价值取向上存在三种模式,分别为环境保护目标导向、资源节约目标导向和环境与资源双重目标导向,这些价值取向往往都表现为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整体利益、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重效益,强调人类发展的世代延续、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有序、最终统一为可持续发展价值理念。这对中国具有借鉴意义,我国循环经济立法也正是以这些价值目标为中心,逐步完善法律规范体系,从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从《清洁生产促进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到近期颁布的《循环经济促进法》,这些步步推进的立法活动更好地证明了循环经济立法价值体系的不断完善。实践证明,对西方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立法进行研究,分析其模式的过程演化、规律和作用,对于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我国的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本文在对循环经济基本问题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现状,指出了我国在循环经济立法实现过程中存在的观念障碍、体制障碍和技术障碍等问题,进一步强调了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当前,我国循环经济立法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而如何从问题中找到解决的方法,如何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是未来的主要任务。
其他文献
建筑行业的发展为居民带来了舒适的居住环境,而且电力设备的深入运用为众多现代化功能提供了能源基础.在住宅小区的建设过程中,电力设备安装是否科学合理影响着整个建筑的协
本文是一篇探讨新加坡华文教育的兴衰与冷战关系的论文。兴是指在冷战初期,新加坡华文教育体系在1956年南洋大学开学典礼上达到巅峰,南大的落成标志着新加坡成为两岸三地以外唯
天优1120(天丰A/盐恢1120)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具有米质优,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等特点,2008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
中央与地方分权,是任何国家、特别是大国宪政体制中的重要一环,处理好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以及人民所享受的公共服务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国家建设的
2013年6-9月,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如火如荼地在各行各业进行着.为了达到“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目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派出了14个检查组,先后到15个省,随机抽查
建设法治政府是我国行政法治改革的关键。也可以这样说,建设法治政府是我国政治改革的一个最终目标。从这一种意义上来讲,建设法治政府在本质上来说不仅是行政法上的一个问题,而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电力工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其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因此也是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实际应用中电力企业需要不
期刊
在新时期背景下,城市用电负荷逐年增加,对电网网架结构的优化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变电站作为电网建设的基础设施,其选址的合理与否将会直接决定电网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但是在
近年来转化犯已经成为我国刑法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我国刑法学界对于与转化犯相关的一些重点条文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但对转化犯这一犯罪形态的基础理论的研究却不够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