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曲面铣削轨迹规划方法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0123456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机器人凭借其工作空间大、灵活性强以及高加工柔性等优点,已经成为了智能制造中的重要载体,在机加工工艺中,相对于传统的数控加工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但是受碍于机器人刚度弱、精度差的缺点,在切削负载较大或负载变化频繁的复杂曲面铣削加工中,加工精度低、加工质量差的问题异常突出。如何在充分利用机器人优势的基础上,提升机器人铣削的精度和效率,对工业界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本文针对机器人曲面铣削加工中机器人刚度不足和切削力不稳定这两个关键问题展开研究。首先,对机器人铣削系统进行刚度建模并提出面向机器人铣削的刚度评价指标;然后,提出了面向刚度优化的机器人姿态优化以及工件变位规划方法,使机器人尽可能保持在高刚度的姿态进行加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复杂曲面的机器人铣削的轨迹规划策略,以达到提升机器人刚度、从而提高铣削加工精度的目标;另外,对铣削过程材料去除率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以切削力恒定为目标的轨迹规划方法,从而提升机器人铣削的加工效率;最后,在综合上述方法的基础上,面向大型复杂零部件的机器人加工进行了应用案例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机器人铣削系统刚度特性分析及建模。针对机器人曲面铣削中刚度评价的问题,本文先对机器人进行运动学分析及几何参数标定,获得准确的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然后,在对机器人关节刚度系数矩阵进行辨识的前提下,建立机器人末端笛卡尔刚度矩阵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以反映铣削中受力变形的机器人刚度评价指标,包括基于曲面法/切向的刚度指标以及基于切削力方向的刚度指标,为后续的刚度优化与轨迹规划奠定了理论基础。(2)基于刚度性能的机器人姿态优化及轨迹规划方法。针对机器人铣削中刚度不足的问题,开展了机器人姿态优化方法与分区域加工轨迹规划策略的研究。首先,建立了以刚度指标最优为目标的机器人姿态优化模型,这个模型同时考虑了刀具姿态和机器人冗余度对机器人刚度的影响,并受到关节限位、奇异性、碰撞等约束;然后,针对由于机器人运动学性能限制,不能最大限度提升机器人刚度性能的问题,提出了机器人分区域姿态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谱聚类算法将工件分成多个加工区域,从而突破了关节速度对机器人姿态优化的限制,使得机器人获得更高的刚度;最后,基于切向刚度指标,对轨迹的进给速度方向进行优化,生成曲面加工轨迹。通过验证,该方法可以提高机器人铣削的刚度,从而提升加工精度。(3)基于刚度阈值控制的工件变位规划方法。针对机器人铣削复杂全周型模型时,工件位姿不佳导致某些加工位置精度低的问题,开展了机器人铣削加工的工件变位规划方法研究。首先,在机器人加工过程中的运动学约束下,建立了面向刚度优化的工件变位优化模型,并利用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然后,为了保证机器人在整个工件的加工中都满足刚度阈值要求的同时,最少化工件变位的次数,提出了一个基于最少集合覆盖方法的工件变位规划方法。通过验证,该方法可以在尽量少的变位次数下,保证机器人刚度达到阈值要求,从而降低加工误差。(4)面向切削力稳定的铣削轨迹规划方法。针对机器人铣削中切削力波动大造成加工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以切削力恒定为目标的铣削轨迹规划方法。首先,在分析切削力与材料去除率相关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像素法的材料去除率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OTSU阈值分割算法和Alpha shape轮廓拟合算法,提取铣削过程中切削力突增的关键加工区域;然后,通过结合变半径摆线在切削力稳定上的优势以及环切轨迹在效率上的优势,提出一种RVTR-CP轨迹规划方法。在铣削加工过程中,摆线轨迹与相邻的环切轨迹的连接可以保证几何连续,并保持一致的材料去除率。通过验证,该方法相比现有的CAM软件,能获得更稳定的切削力的同时,具有更高的加工效率。(5)面向大型复杂零部件的机器人加工应用案例。首先,通过结合了上述研究提出的基于刚度提升的机器人姿态优化、工件变位规划、切削力稳定性优化及铣削轨迹规划等方法,开发了机器人铣削软件模块。然后,针对尺寸大、硬度高、加工区域复杂的大型复杂铸造件,在应用上述算法进行优化的情况下,进行了机器人加工应用案例研究。
其他文献
发展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是我国面对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的重要战略取向。目前量产的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多采用单级减速方案,其导致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驱动电机无法更多地工作于高效区。研究表明,在电动汽车中安装变速器是提高电动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的有效途径,其不仅可以满足多变的行驶工况,也可以拓展动力系统的高效区。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不仅具备全速域调速能力,还具备在低速时输出大力矩的能力,因而在电动汽车驱动
论文以316L奥氏体不锈钢和2209双相钢作为试验材料,采用CMT+P-MIG和CMT低热输入、双侧辅助补偿气体保护等多种工艺模式进行电弧沉积增材制造工艺实验,重点研究不同线能量热输入对不锈钢构件沿沉积建构方向微观组织演变及相关性能的影响规律和机理。提出利用连续宽度和连续偏心度曲线进行电弧增材沉积件成型形貌外观分析方法,采用有效沉积率(EDR)和单位功有效沉积率(EDRP)概念进行多种工艺条件下制
木质素是一种富苯环结构的生物质资源,而碱木质素(AL)作为主要的工业木质素之一,其复杂的分子结构,与普通溶剂难以形成均相体系等问题严重制约着AL的研究进展及高值化应用。利用合适的溶剂体系并结合AL自身结构特点及优势开发木质素基的纳米材料及其衍生的功能性产品,对于解决以上两大问题以及开拓木质素高值化利用新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工业碱木质素为研究对象,以“绿色溶剂”离子液体为溶剂体系,解析了木质素
物理相互作用可赋予水凝胶形状记忆、驱动、粘性等一系列的功能。但目前凝胶驱动器存在运动方式相对单一的问题;水凝胶的形状记忆所需时间长,变形的精准可控性偏低;可用于水下、油下粘附的水凝胶较少,且粘合强度较弱。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工作基于物理相互作用制备了组合式水凝胶驱动器,超快速、梯度可控变形的形状记忆水凝胶,水下油下可控粘性的水凝胶。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1.我们通过对水凝胶和干凝胶进行多关节和组合动作
半纤维素作为木质纤维原料的主要组分之一,具有储量丰富,可生物降解,可再生以及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等特性。但长久以来,半纤维素的开发利用率明显低于纤维素和木质素,一方面是因为半纤维素不易分离提纯,现有的分离方法存在对环境不友好、价格昂贵、经济适用性差等问题;另一方面半纤维素存在自身分子结构复杂、不易成膜、水溶性较差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半纤维素的开发利用。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对半纤维素的高效提取、半纤维素结
主要从施工控制角度对带有施工导洞的隧道,在导洞与正洞交叉口位置通风管等布置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解决交叉口布置错综复杂以及安全管理措施,达到既满足通风又满足安全的目的。
本论文根据当前“绿色轮胎”的发展需求,利用具有优异的自由基清除和抗氧化活性的生物质化合物茶多酚(TP)和可可碱(TB)作为改性原料,对不同维度的纳米填料进行表面改性。通过“一步法”表面化学修饰制备了负载型生物质橡胶防老silica-s-TP,采用真空抽灌及表面修饰“两步法”制备了具有缓释效应的生物质橡胶防老HNTs-s-TP。采用“SN2亲核反应”化学修饰制备了负载型生物质橡胶防老剂G-TB。较为
新兴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范式驱动了制造领域的产业细分化、业态多样化、模式服务化等发展潮流,由此对制造装备带来的冲击与挑战聚焦为更短的生产周期内完成更频繁多变并且愈加复杂的制造任务。运动控制系统作为装备软件的核心部分,其自身的参数、功能以及结构需要能够自主完成快速调整、重组以及迭代,从而适应不同的需求变更以及保证从失效故障中快速恢复,在软件层面赋予制造装备柔性化调整能力。本论文以智能制造装备的运动控制
随着锂离子电池的高速发展,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且在近年来逐渐应用到电动汽车领域。同时,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然而,由于锂资源在地壳中储量相对匮乏(0.0017 wt%),不足以支撑锂离子电池的长期使用,亟需发展新型的储能体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钾离子电池由于具有与锂离子电池相近的电化学性能,钾资源储量丰富(1.5 wt%),K+/K的标准电位较低(2.93 V vs.SHE)的优势,被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