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人类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工具,它反映了语言创造者和使用者的思想、态度和文化。十八世纪后期,学者们开始探讨语言是如何产生的。语言是人类在生产和社会实践中产生并服务于人类的。因此,语言反映社会现实并受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模式、行为准则、道德观、政治观念和文化传统的制约。然而,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在空间上是受限制的,在时间上是瞬间即逝的。因此,人类创造了符号系统─文字,以视觉形式记录和传递思想、观念和信息。文字的创造亦与人们的思维密切相关。人类社会中,男性占统治地位,男性被认为比女性强。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差异决定了他们的社会角色。男性的社会主导地位和女性的从属地位导致了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在英语和汉语中,男性词通常是总称的、包含性的,而女性词通常是被排斥的。例如:‘man’一词既可以指‘男性、男子’,也可以指‘全人类’;在短语中,男性词通常出现在女性词前,例如:‘father and mothe(r父母)’;男性词通常带有肯定含义,表示“权力、地位、领导”等,女性词则常带有否定含义,表示“软弱、劣势、不成熟”等。英语和汉语中的性别歧视主要体现在词汇、语法和语篇上。女权主义者抨击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语言中的性别歧视,提出了许多避免语言中的歧视现象的措施,其中有些已被采用。例如,用‘chairperson’代替‘chairman’。她们甚至要求消除语言中的性别歧视。这一愿望是好的,但却是行不通的。女权主义者毕竟只占社会大众的极少部分,她们的要求代表不了全社会的要求。而且,改变男性的社会优势地位是不可能的。因此,消除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是不可能的。显而易见,女权主义者唯一能得到的安慰是减少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虽然减少或消除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并不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对女性生活的其它方面的歧视,但是,这可以为女性提供表达观点的机会,可以使人们意识到语言中存在歧视现象。如果可能、允许或可行,即使消除不了此类现象,至少也可以使其减少,以便更准确、更现实地反映女性,并通过消除语言中性别的模糊性而使语言表达更准确。本文探讨了英语和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比较、对比了英语和汉语中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