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考察了“后理论”中的文学转向的现象。第一章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后理论”中的“理论”,并对“理论”与语言学、“理论”与历史审美的文论以及“理论”与文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意在探明语言论转向影响之下“理论”对文学以及文学研究的影响,强调“理论”不是对意义或价值的研究,而是对意义或价值产生背后的、话语的运作机制的研究。第二章介绍了“后理论”是什么,并对“后理论”中的三个走向加以阐述。从对“理论”的不同态度出发,“后理论”中有三种观点:抵制“理论”,继续“理论”以及改进“理论”;其中改进“理论”又可分为回到“大理论”和走向“小理论”这两个方向。改进“理论”是“后理论”中的主流,回到“大理论”是希望继续“理论”对大问题的探讨,走向“小理论”则更重视对局部和细节问题的反思。论文的后三章从文学的角度出发考察了“后理论”中的三种文学转向。第四章探讨一种回归文学的吁求,文学研究在其中呈现出从社会政治研究向文学文本研究的位移;以文化、性别、身份、族裔等为主要对象的那些理论受到了文学捍卫者的挑战,有关意义、价值、审美等问题的探讨再度复兴。这一转向体现了文学理论对文学本身的关注和怀恋,也是对有些理论偏离文学本身的质疑和警惕,总的来说是向“理论”之前的一种回归。第五章探讨了非文学研究领域内的各种理论的文学转向。“理论”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概念,不同学科的问题在“理论”之后都可以被看作是语言的问题,而作为语言的文学也以其特有的方式给不同的理论带去了启示。这章以玛莎·努斯鲍姆、理查德·罗蒂、海登·怀特等人的著述为例,分析了文学对法学、哲学和历史学的重要影响。在文学的跨学科之旅中,不仅经典的文学作品受到广泛的重视,文学的各种形态也被化用到不同领域的学理建设之中,“理论”对文学的研究对它们来说十分重要,而这些领域的研究也反过来影响了“理论”和文学,促进了对“理论”的反思与改进,并进一步的拓展了文学研究的影响和边界。最后一章讨论的是“理论”对内在于自身的文学性的探索。乔纳森·卡勒发现了“理论”中的文学性以及文学具有的理论功能,认为文学更有利于思考;大卫·辛普森的“学术后现代”表明,“理论”源起于文学,文学“统治”了“理论”;詹姆斯·伍德的专栏式写作则为“理论”与文学的结合提供了适用于当前学术文化背景的一个范例。这一转向消解了“理论”和文学之间的边界,给“理论”和文学的未来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对“后理论”的探索来说最有启发性。总的来说,“后理论”的文学转向在反思“理论”的同时更新了文学的边界,为文学研究与“理论”的未来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意见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