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监理行业历经30年的发展,我国逐步形成了带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建设管理体系。工程建设管理方式向专业化的逐步转型,有关工程建设监理的法律法规及标准不断完善,监理在建设活动中的法律地位及其相应的法律责任被进一步细化落实,形成了建设管理三方制衡的管理体系。主体间相互协作,为确保投资效益的有效增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监理监管的一大批市政、铁路、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产,监理在质量、进度、造价及安全生产管理中起到的作用受到广泛的认可。与此同时,监理行业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深化,监理制度中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由于信息不对称,监理在履约的过程中常常出现未尽勤勉责任的道德风险的问题,不仅仅损害了业主的利益,也对社会舆论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建设监理概念和绩效、服务质量等相关理论的阐述,从信息经济学视角分析监理服务中道德风险问题的成因,拟基于绩效功能性原理构建监理服务绩效模型,从制度设计上遏制道德风险行为的发生。本文首先对监理服务进行分析,通过对于监理企业服务模式的特征分析和阐释,将研究重点聚焦于监理服务工作,将工作职责重新打乱划分,梳理的结果显示,监理服务工作主要集中于检查、监督、审查等的辅助性职责上,而且其对于建设项目的贡献往往都是抽象的,难以被客观度量,所以现行的监理服务绩效方式都不能有效的阻遏监理道德风险的问题。应对这一问题,需要避免业主对于监理服务影响作用预期畸高的情形,基于业主视角建立具有导向功能的可控性绩效体系。由此,本文对监理服务质量与项目完成质量的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明确监理服务的实效,并将其作为绩效考核的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搜集有关数据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在监理服务质量、项目实施质量、项目操作质量、项目完成质量四个构面之间进行影响路径分析。AMOS软件运行结果显示:监理服务质量对项目实施质量存在显著的正面影响作用,而对于项目完成质量的直接影响效应并不显著,但会通过影响项目实施质量而产生中介效应,间接影响项目的完成质量。此外,从模型结果可以看出,间接影响路径:监理服务质量→项目管理质量→项目操作质量→项目完成质量的中介影响效应并不显著,即监理服务工作不能起到推动项目技术管理实质性改进的作用。在以上的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业主视角出发建立监理服务绩效体系,通过监理企业工作质量、监理项目机构组织质量和监理机构工作质量3个维度,共14个指标量化监理服务质量。基于实证研究的结论,本研究将监理服务对于项目实施质量的影响作为绩效考核的对象,并依据模型中介效应不同路径的影响效果,对监理服务的工作进行双因素理论分析,分别采用不同的绩效考核方式。最后,本文对将所建立的绩效体系应用于实际的案例之中,绩效结果较为客观的评价了监理服务的质量,同时获得了专家、业主的普遍认可,印证了绩效体系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