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进一步了解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特点和在外科危重病中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与器官功能、免疫状态和预后的相关性。以求将来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防治有所帮助。【方法】对41例外科危重病人进行前瞻性观察,当合并肠功能障碍和MODS时,观察APACHEⅡ评分、器官功能损害数目、血内毒素水平,及转归情况。分别从不同角度按年龄、APACHEⅡ评分及预后分组,观察内毒素血症水平的差异,病死率及细胞因子,免疫状态的特点。同时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动态观察治疗前、治疗后3天和7天的尿L/M、内毒素、Th1/Th2及HLA-DR的变化规律。【结果】①各病种之间,APACHEⅡ评分、器官功能损害数目、内毒素水平、病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病例的内毒素水平均高于正常值;②各功能受损之器官或系统中,除肠功能障碍外,以肺脏居首;③各年龄组之间,内毒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APACHEⅡ评分、器官损害数目和病死率均有显著差异。年龄是外科危重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④不同的危重程度比较,各组器官损害数目、WBC计数、尿L/M值、内毒素水平、细胞因子、免疫状态及死亡率多数均有显著差别;⑤按预后分组,治愈组和存活组的L/M、内毒素水平在治疗后7天均有下降,有统计学意义,而死亡组的L/M、内毒素水平有显著升高。治愈组的Th1/Th2漂移在治疗后3天和7天均有统计学意义,存活组的Th1/Th2在治疗后7天下降有统计学意义,而动态观察死亡组的Th1/Th2,第3天即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第7天显著低于正常值。HLA-DR于治疗后3天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第7天治愈组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而死亡组HLA-DR值则显著降低。【结论】在严重的创伤、手术等应激状态下,肠道容易受到感染、缺血或缺血再灌注等因素的打击,导致肠屏障功能的损害,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形成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继而引发SIRS、脓毒症和MODS。本试验观察到,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危重程度、肠屏障损害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其早期与Th1/Th2呈正相关,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进程内毒素水平可以逐渐降低、免疫状态得以恢复,出现Th1向Th2漂移,并趋于平衡,HLA-DR表达逐渐恢复,预后良好。但如果病情进行性恶化,出现重度脓毒症(severe sepsis,SS),甚至免疫衰竭时,Th1/Th2往往表现为Th2表达优势,抗炎症反应过度,HLA-DR表达极度低下,免疫功能抑制,同时内毒素水平进行性升高,最终导致无法控制的脓毒症和MODS,以致死亡。因此,在疾病发展与治疗进程中,器官损害数目的增加,内毒素水平、尿L/M的进行性升高、Th1/Th2显著降低和单核细胞表面HLA-DR表达低下均是判断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另外,在外科危重病治疗中要重视内毒素血症对机体的序贯损害,注意及时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重视中医药对调节免疫、清除内毒素、保护脏器功能的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将是肠源性内毒素血症防治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