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揭示中国渤海湾地区港口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推动我国城镇化的相关研究,本文以天津市为例,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区域经济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分析方法和数学建模等多种方法,综合利用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年鉴数据和城市规划成果数据,系统全面地开展了转型期(1990年以来)天津城镇化格局演进特征与影响因素的综合研究,对天津市城镇化特征进行了评价,就新时期天津市的城镇化调控提出了建议。全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天津市城镇化演进自1990年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口地域空间结构变动可以概括为从“跳跃同心圆结构”演变为“双核扇形结构”复又演变为“单中心扇形结构”。经济空间格局经历了一个专业化分工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从1990年的“扇形”结构演变为2000年的“双核心扇形”结构并一直维持至2010年。城乡建设格局变化以2005年为界,前期以城市体系发展最为显著,后期村镇体系格局在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影响下开始成为规划与建设的趋势。城乡规划工作核心内容也处于动态变化中,经历了一个以中心城区功能组织为主向以都市区功能组织为主再向构建统筹发展的城乡格局转变的过程。2.“非对称共轭双核”结构以及双核相向拓展是天津城镇化格局演变的模式,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则是天津市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国内外国家的典型城镇化格局演进比较,天津的城镇化格局既具有普遍的特征,也表现出独特之处。与国内“珠江模式”和“苏南模式”比较,天津的城镇化同样存在着一个乡村工业化阶段,但在城镇化动力主体以及外部联系方向上存在着显著差异。3.向“对称共轭双核”结构转型是新时期天津城镇化格局调控的主要方向。为此,应根据不同地域的区位特征确定各具特色的城镇化调控策略,包括环城四区与中心城区的“一体化”,滨海新区核心区的“城市化”、外围地域的“特色化”以及生态脆弱区“生态化”。综上,本文对传统城镇化演进研究的理论框架进行了改进,发展并丰富了城镇化研究的量化方法,提出了新时期天津城镇化转型的方向与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