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叙事研究已然渗入至人文学科各个领域,如文化叙事、历史叙事、新闻叙事、教育叙事、广告叙事、政治叙事、图像叙事、音乐叙事、媒介叙事,甚至科学叙事等几乎一切人文学科。这不只是显示了今天叙事学研究的盛行,而且更主要地是说明了叙事性因素普遍存在于整个人类文化活动的事实。换言之,人类文化中内在具有的叙事结构是各个人文学科进行叙事研究的基础。而人类文化是人类主体活动的结果,因此,人类文化中的叙事性也就是人类主体中的叙事性。叙事建构论主要研究的则是叙事与主体建构的关系,或者进一步说,分析叙事在主体建构中所起的作用。 本论文共五个部分,细分九章。第一部分综述叙事建构论的发展历程,其余四部分以从内容相关至形式相关的顺序,分别讨论叙事时间、叙事镜像、叙事人称以及叙事媒介在主体建构中的作用。第二章以时间顺序为主干、以人物领域为干枝,以问题为枝叶,详细综述了叙事建构论的起源、发展和繁荣的历程及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第三章以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为基础,探讨主体建构中三个紧密相关的问题。即叙事时间在本我自我化中所起的作用;主体通过叙事认同获得叙事时间的方式;以及作为叙事认同发生动力的叙事力。第四章以拉康的镜像理论为基础,在拉康的空间镜像之外提出作为时间镜像的叙事镜像,并指出了叙事镜像与拉康镜面镜像的三点相同和两点不同。相同的是它们都是一种幻象、都是一种误认和都是自恋的原初形式;而不同的是即叙事镜像是一种区别于空间镜像的时间镜像,叙事镜像还是一种区别于单一镜像的复合镜像。第五和第六章主要在本维尼斯特语言人称与主体之间关系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叙事人称内在的时间逻辑,即第一人称中的目的性逻辑、第三人称中的起源性逻辑、第二人称中的交往性逻辑;以及叙事人称之间的关系,即第一与第三人称、第一与第二人称、第二与第三人称之间的关系。第七和第八章则是以麦克卢汉“媒介是人的延伸”理论为基础,主要讨论作用于不同感官叙事媒介的转变对人类主体产生的影响。其中,专门分析了在新媒介交互叙事中身份认同逐渐虚拟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