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脆弱区农地的利用方式,同时关系着食物安全、生态安全及经济发展。目前,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业劳动力从事非农就业,成为农地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以内蒙古太仆寺旗为例,通过农户调查和地块调查获得数据,分析了当前生态脆弱区农户农地利用决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尤其关注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对农户农地利用决策的作用。研究结论主要有:
(1)研究区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和农户生计分化现象十分普遍。有非农就业行为的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36.43%;50.85%的农户(非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高于5%的农户)不同程度地参与非农就业,而兼业农户(非农收入占比为5%-95%的农户)占31.36%。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对劳动力的就业选择有重要影响。年轻的、受教育程度较高、男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比例较高,这造成农地经营劳动力以妇女和老人为主。劳动力逐渐成为农户土地利用的约束条件。
(2)考虑到土地的适宜性、家庭食物消费、资源禀赋等因素,农户虽然会种植多种作物类型,但是各种作物的播种比例并不一致,个别作物类型占优势。在研究区,莜麦和胡麻的播种面积远远多于其他作物类型,面积占比分别达到52.00%和25.75%。分析发现,这两种作物省工且劳动生产率较高。这表明,在劳动力成为约束条件下,农户播种结构具有明显的追求劳动生产率的特征。
(3)太仆寺旗农户农地利用劳动集约度平均为108.15日/hm2,资本集约度平均为1404.45元/hm2。与粮食主产区和经济水平较高的区域相比,劳动集约度较高,而资本集约度较低。对于具有土地利用行为的农户而言,随着务农机会成本的上升,农地利用劳动集约度下降,而资本集约度有所提高;农户在土地质量较好的土地和距离村子较近的土地上的集约度较高。说明农户非农就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其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投入,而非农收入缓解了农户的资金约束,提高了其土地利用的资本投入能力。
(4)农户之间的土地经营权流转现象也十分普遍,发生农地流转行为农户占总农户样本的66.1%。对影响农户土地流转决策的因素分析发现,务农机会成本较高的农户往往选择转出土地,反之,务农机会成本较低的农户扩大农地经营规模的意愿较强烈。农户是否拥有小型农用机械,对农户间的土地流转非常关键,说明劳动力替代是符合农业规模经营客观需要的。
(5)从土地利用收益差异、土地利用集约度、农户土地流转租金与72个自然村退耕还林土地的特征四个方面分析不同质量农地边际化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收益越低,土地质量越差的地块被边际化的可能性越大。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上升会一再打破劳动力配置-土地利用之间的均衡模式,达到新的均衡。在此过程中,土地质量较差的土地容易被边际化。
以劳动力非农就业为主要因素影响下的农户农地利用决策机制,预示着当前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与建设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政策制定者应当充分认识其中的作用环节和作用效果,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角色。在农业政策方面,建立健全农户土地经营权流转体制,在资金和技术上扶持农户集约利用优质土地,调控作物出售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提高劳动生产率,努力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在生态政策方面,鼓励和补贴农户将劣质土地退出农业生产,退耕还林还草,抓住契机,建立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