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行就近就地市民化是我国未来城镇化发展的基石。一直以来,我国市民化进程很大程度上是农业转移人口通过向一线城市或东部沿海城市转移来实现的,但是随着大城市病的频频发生以及农业转移人口问题的日渐突出,推动农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已经产生了众多阻碍,而实现就近市民化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有效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对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进行研究,以求寻找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就近市民化的路径。发展就近市民化,不仅能够留住劳动力,吸引部分农业转移人口回流,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城市的压力,能够实现农业转移人口与城市居民的身份平等,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归纳法,通过阅读相关书籍与学术论文,对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的概念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在结合我国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的必然性及其现状。并针对就近市民化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当前就近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相关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如下:首先,在概念界定方面,本文认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仅是身份、生产方式、享有公共服务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的转变。就近市民化作为市民化的新型发展模式,主要强调就近或在当地实现市民化,相比于传统的市民化,就近市民化既能缓解大城市的压力,又能推动中小城镇的发展,还使农业转移人口避免了远距离的迁移。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是符合我国未来发展趋势的市民化模式。其次,本文分析了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进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并深入挖掘引发这些问题的内因。在就近市民化的过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创业难;医疗卫生、养老、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的保障不到位、且质量偏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能力较差;城镇吸引力不足;以及农业户口优势增加等,这些问题都阻碍了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进程的推进,不利于就近市民化的实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就近市民化经济成本偏高,农业转移人口无力承担;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的阻碍,户籍信息统计不足;政府职能履行不到位;城镇承载能力不足。最后,本文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第一要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创新户籍信息统计模式,解决落户问题,放宽农业转移人口的落户限制,实行“一元制”的户籍管理制度。第二要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政府牵头,统筹协同推进,做好就近市民化监督工作,推动就业创业。第三要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的成本分担机制,增强城镇的承载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农业转移人口的迁移负担,使其更容易在城市落户,同时增加城镇的承载能力,吸纳更多的农业转移人口。第四要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公共服务制度建设:以均等、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来吸引农业转移人口,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公共服务不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