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产于黑龙江省小兴安岭通河县龙口林场的东北亚种正冬季成体黄鼬(Mustela sibirica)雌雄各15只为研究材料,除对其皮张面积进行测量外,还分别采集头顶部、背中部、腹中部、臀部、尾中部、前肢上部、前肢下部、后肢上部、后肢下部等9个部位的直针毛、披针毛、绒针毛、绒毛各5根,同时分别采集前爪部和后爪部上毛各5根。制取鳞片压模片和髓质花纹片用于进行光镜观察和测量;沿着“结构—功能—适应”三位一体的研究路线,按扫描电镜制样法制样进行扫描电镜的鳞片观察和拍照。应用H6303i生物显微镜及配套的图片处理、测量软件,对上述11个部位的5种类型毛的毛长度、髓质长度、毛尖无髓段长度、毛细度、髓质细度、各类型鳞片长度进行了测量,同时测量了背部直针毛和爪部上毛的毛根细度和毛囊长度,并计算了髓质长度占毛全长的比例、毛尖无髓段长度占毛全长的比例、髓质指数、各类型鳞片占毛全长的比例。应用spss软件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黄鼬皮张大小及四种类型毛的分布搭配对于其整体的适应具有重要意义。(2)在全面加强保温和抵御机械损伤的前提下,黄鼬被毛的形态结构因身体部位不同具有明显的功能性分化。(3)黄鼬爪部上毛髓质指数小、毛根细度大、毛囊长等特殊结构对于其保护机体免受机械损伤具有重要作用。(4)黄鼬肢体末端及爪部上毛所具有的较躯干部位针毛发达的扁平型鳞片加强了对毛纤维的保护。(5)黄鼬被毛形态结构各性状的功能分化不是孤立的,相同部位同种类型毛的形态结构各性状具有功能同一性。(6)小兴安岭通河林区冬季黄鼬被毛的形态结构特点对于其适应当地环境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