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7年8月,湖北省省长办公会会议决定将湖北省武当山特区与湖北省武当山旅游风景管理局、湖北省武当山旅游局合并。2002年,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了中共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工作委员会、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为十堰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与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局合署办公,赋予武当山特区独立行使县级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权限,全面负责武当山风景区的保护、管理开发、利用、规划和建设。2007年,为了保护和发展武当武术,政府主导武当山成立了“武术局”,负责武术馆校的指导和管理、武术文化研究、武术产业开发、武术运动普及、武术产业规划的实施等工作,为武当武术的普及与推广奠定了良好根基。武当山管委会高效管理为武当武术文化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1999年以来,十堰市斥资400万元,完成了《十堰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十堰市丹江口库区生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暨环评报告书》、《武当武术2007—2010年发展规划》等研究,为武当武术的普及与推广奠定了良好根基。依托湖北省武术协会、十堰市武术协会、武当武术协会、武当拳法研究会、武汉体育学院武当国际武术学院等科研机构调查和摸底。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优秀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瑰宝和精粹。武术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融合和吸收了社会领域中的营养,有着丰富内涵。武术文化起源于生产劳动,来自与野兽搏斗、与人搏斗的需要。武术文化作为最具华夏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其传承和弘扬问题一直受到极大关注,并长期不懈的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作为一种武术文化,之所以能随人类文明史经久不衰并对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是因为武术文化能满足大众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不仅是武术文化存在前提,也是武术文化发展不竭动力。中华武术,武当、少林纵横江湖,素有“南尊武当、北崇少林”之称,这些享誉世界独一无二的武术文化品牌,在儒、佛、道等文化深刻的影响下,形成的独特的中华民族风格和特点。本文将试图从武当武术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方面入手进行剖析,以期通过分析武当武术现状、发展前景结合武术文化旅游市场现状,对武当武术文化旅游提出发展思路,研究出发展策略。 第一部分对武术文化旅游发展做出了基本概述。武术文化指以技击技术为核心,以中国传统思想为基础,包括与武技密切相关的器物、传承形式和民俗,以及由它们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共同组成的中国传统文化。武当武术文化属于武当文化的一个分支,它与武当的其他姊妹文化,如武当道教文化、武当建筑文化、武当文学、武当音乐文化、武当民俗文化等,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以武当山为中心地域的文化现象。我们不能仅仅从武术的角度来看待武当武术,而要从更大的文化的视角来审视武当武术,这样才能深入挖掘和发挥武当武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多元价值,不但要形成武当武术文化品牌,更要做成武当武术文化产业,形成“武当文化产业群”。 第二部分提出了武当武术文化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从总体着眼,武术旅游开发与区域建设一体化,区域整体吸引力培育,兼顾多方立体需求结构,武术旅游产出多元化,武术旅游产品开发与旅游环境、形象建设协调化。武术旅游开发应在适当超前的原则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究消费特征和产品需求,在市场需求的产品类型基础上再根据环境保护要求与资源基础选择合适的产品类型加以开发,围绕提升武术文化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开发武术教学,武术赛事,武术表演,武术养生,节庆旅游,修学研究等武术旅游产品。 第三部分分析了武当武术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武当武术既是湖北群众体育特色,又是湖北文化产业优势,是我省扩大对外交流和影响的重要资源,更是鄂西北地区发展旅游经济,实现整体脱贫的龙头。武当山作为太极拳发源地,更应该多措并举、做足文章。现太极拳已发展成为十堰市乃至湖北省区域性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和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民族软实力和国家文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看到当前武当武术发展存在大好机遇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发展武当武术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缺乏战略研究,组织系统欠完备;缺乏文化产业市场的规范运作;武当武术的软硬件培植力度有待提高;对发展武当武术的投入还不够;宣传的主导地位弱化等。 目前,武术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又一条有效发展途径,即与旅游联姻而产生的一项朝阳产业—武术文化旅游业。武术文化旅游活动成为体育旅游的新亮点,推动了中华武术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其本身显著的经济效益也使武术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充满了发展的动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