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与抗战时期晋西北地区农业生产对比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_sxw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晋西北地区属于黄土高原的一部分,此地区大部分为黄土沟壑地貌,山多田少,土地贫瘠。又因为其所处纬度较高,春、冬气候寒冷。在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当地农民普遍采用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生产出现了“低投入低产出”的局面。清末民初及抗战时期此地区的农业生产状况截然不同,分析研究导致这两个时期农业生产不同的原因对今天晋西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有借鉴意义。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阐述了清代及民国初期晋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状况。清及民国初年晋西北地区的农民根据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采取了粗放式的农业生产方式:种植莜麦、荞麦、大麦、稷、黍等耐寒耐旱的农作物;采取一年一熟的耕作制度。这种粗放的耕作方式导致了当地农业生产的落后,最主要的表现是粮食亩产量低下,很多农户无法靠农业生产维持生存而出外谋生。虽然清政府及阎锡山在山西当政时分别采取了一些发展农业的措施,但农业发展状况没有大的改观。第二个部分论述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农业政策与农业生产状况。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的入侵使晋西北地区的农业遭到严重破坏,根据地的劳动力、畜力及农具极度缺乏,土地大量荒芜,农业生产水平急剧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晋西北抗日民主政府响应党的号召,开展农业大生产运动。由于当时兵民战斗、生活最大的需求是粮食,抗日民主政府实施各种农业政策以提高粮食产量:通过调节各阶层的土地分配、组织劳动力、引进激励和竞争机制等方式调动起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鼓励人们采取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如通过号召各级组织召开春耕会议,保证人们在春耕中的土地的使用权,保证春耕中种子、工具、牲畜等生产资料的供应等方式重视春耕运动;晋西北多干旱天气,传统时期,当地多“水利不修”,清末民初的水利公司并不适用大部分地区,晋西北抗日民主政府根据当地的条件组织、奖励人们兴修水利;农业生产工具及农业生产技术的落后与否是衡量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制定了农业科技政策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奖励科学发明及改进技术方面的法令或条例。抗日根据地人们的生产积极性被空前调动了起来,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农业生产方式暂时转向了精耕细作,农业生产的成果满足了战争中兵民的需要。对比清末民初与抗战时期晋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状况可以看出,传统时期粗放式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农民根据当地的自然社会环境作出的选择,战争环境下政府的政策促使当地农业生产转向精耕细作只能适应战时需求,具有很强的战时色彩。解决今天晋西北地区农业生产落后的状况需要政府因地制宜的实施相关农业予以扶持。
其他文献
史学交流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特质,也是史学生命力之所在。关注史学交流,开展对中外史学交流的研究,不仅是史学工作者的职责,在当今,也对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开放性格局的形成,颇
《离骚》中的“先路”并不是“圣王之道”或“前路”的意思,“先路”即先辂,是古代天子或诸侯使用的一种车子,这一点从文章学角度,即《离骚》中的车马并举也能说明。《九歌&#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期刊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现代产业体系是产业结构高度优化的必然选择,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全面实现。贵州兼具生态脆弱和经济贫困两大显著特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也是贵州实施扶贫攻坚战略的必由之路,符合贵州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需求。贵州需紧紧抓住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发展战略机遇,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本文结合贵州省产业发展现状和结构存在问题,提出现代产业体系和优势产业的
当你身陷困境时,你会向你周围的人发出求援信号吗?你有多大把握能得到他人广泛、及时而有效的帮助?这些"他人"都包括谁?正是以上几点构成了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系统"的核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