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血清LDH水平预测神经胶质瘤患者的预后相关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zheng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了评估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在预测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复发和总生存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216例神经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手术结束开始至随访影像学确诊复发的间隔时间定义为无进展生存期,复发组包括在第一年随访期间发现残余肿瘤病灶较前增大或出现新的病灶,剩余没有这些病变的患者被纳入无复发组。收集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功能状态评分量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LMR、血清钠、血清钾、血清葡萄糖、血清LDH水平、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以及临床上的其它相关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这些因素预测神经胶质瘤术后无进展生存的临床价值,观察这些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总体患者的平均年龄43.58±17.22岁,其中男性患者占53.7%(116/216),复发组(n=77,35.60%)和无复发组(n=139,64.40%),术后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64.35%。在调整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仅有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OR=0.97,95%CI=0.95-0.98,P<0.001)和WHO分级(Ⅱ级:OR=24.22,95%CI=5.95-98.58,P<0.001;Ⅲ级:OR=39.81,95%CI=10.62-149.25,P<0.001;Ⅳ级:OR=28.82,95%CI=6.22-133.61,P<0.001)是神经胶质瘤患者术后1年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乳酸脱氢酶水平(LDH)水平预测1年无进展生存的曲线下面积(AUC)=0.741,95%CI=0.668-0.813。多因素Cox生存风险回归显示LDH水平(HR=2.56,95%CI=1.59-4.15,P<0.001)和WHO分级(Ⅱ级:HR=4.58,95%CI=0.56-37.23,P=0.155;Ⅲ级:HR=16.35,95%CI=2.16-123.80,P=0.007;Ⅳ级:HR=42.13,95%CI=5.83-304.47,P<0.001)与术后随访2年的生存率相关。术后随访3年时,淋巴细胞计数(HR=0.07,95%CI=0.51-0.91,P=0.008),LDH水平(HR=2.21,95%CI=1.40-3.49,P=0.001)和WHO分级(Ⅱ级:HR=1.44,95%CI=0.44-4.68,P=0.543;Ⅲ级:HR=4.99,95%CI=1.68-14.87,P=0.004;Ⅳ级:HR=16.96,95%CI=6.13-46.93,P<0.001)在多因素Cox分析中仍与3年生存率相关。结论研究表明,术前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可作为预测神经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术前LDH水平异常升高可能提示胶质瘤细胞存在快速增殖和进展。但是该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多中心研究来证实。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MRI影像特征和纹理分析技术在术前预测肾透明细胞癌(cc RCC)患者WHO/ISUP核分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09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cc RCC患者的术前肾脏MRI图像。根据WHO/ISUP分级系统,分为低级别组cc RCC 68例(Ⅰ级4例,Ⅱ级64例)和高级别组cc RCC 41例(Ⅲ级33例,Ⅳ级8例)。评价MR
【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以骨髓浆细胞恶性增生为主的异质性疾病,约占血液肿瘤的10%,发病的中位年龄为75岁,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第二大血液恶性肿瘤。目前MM主要的治疗方法有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单克隆抗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CAR-T细胞输注治疗等。MM仍然不可治愈,大部分患者最终会发展为复发难治。CAR-T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特异性疗法,取得了很好的
目的:PDAC(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胰腺导管腺癌),是公认的高度恶性的肿瘤之一,五年总体生存率仅为9%。手术切除后的辅助化疗通常是治疗早期胰腺癌的首选方案。自从吉西他滨1997年被批准用于临床治疗,该药已经被广泛运用于胰腺癌的临床一线治疗,并开发了以吉西他滨为基础的多种联合治疗方案。近年来,尽管吉西他滨广泛使用,但其耐药进展的机制仍缺乏明确的解释。本研
目的:通过分析统计全息影像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治疗肾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患者资料,评估全息影像技术在治疗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疗效,为肾肿瘤患者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术前诊断为T1期肾肿瘤并均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的97例肾癌患者的案例资料。全部患者在术前均完成了全腹部CT检查,然后将二维的影像图像重建成3D模型,再将3D图像与
目的:重组蛋白A(Recombination protein A,RAD51)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在DNA双链断裂修复和维持端粒的稳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曾被认为是细胞对放射敏感性的主要决定因素。甲磺酸伊马替尼是一种相对特异性的酪氨酸激酶Bcr-Abl抑制剂,在治疗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中主要是通过抑制C-kit的持续性激活,导致下游P
目的:探究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儿童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后1年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研究HSCT对AL儿童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20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HSCT的33例AL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HSCT前和HSCT
背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规范化的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期。但在真实世界中因患者的依从性及自身经济原因,仅有部分患者规则化疗,仍有相当一部分不规则化疗。经过化疗后获得缓解有选择造血干细胞移植,大部分不选择造血干细胞移植。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治疗选择对患者治疗预后的影响,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依据。目
【背景与目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治愈率最高的一种亚型,预后良好,但往往早期死亡率高。本文旨在通过回顾性研究描述初诊早期死亡的APL患者临床特点并分析医学干预相关影响,探索早期死亡原因及潜在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初诊APL住院患者共计146例,分为早期死亡组(ED)和非早期死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原发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E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与总生存期(OS)的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01月01日至2020年06月01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63例原发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住院患者,记录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主要实验室指标、病理学标记、治疗方案、治疗疗效及预后情况。所有病例均采用Ann Ar
目的分析探讨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因素。方法收集、随访2011年07月至2020年09月我院确诊的WM病例,回顾性地分析了性别、年龄、Hb、PLT、β2-MG、LDH、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肌酐、尿酸、基因特点、危险分层、是否应用伊布替尼治疗等多种因素对WM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计收集WM患者68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11例,其中位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