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各国对外交往逐渐增加,资本管制也逐步放松,金融自由化现象日趋明显。在整个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各国生产要素频繁流动,对于新兴市场国家,其国际地位比较低,生产要素的流动均借助于美元等关键货币,除了如巴拿马等完全美元化的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的生产要素交换通常会以外国货币计值,这种情况下,外币资产与外币负债会逐渐积累。而在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中,国际资本市场向每个国家开放,新兴市场国家可以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进行投资,国际资本也能有机会进入到这些国家或地区,于是外币资产与负债逐渐成为新兴市场国家资产负债表的一部分。而这些外币资产与外币负债在期限与规模上经常存在不匹配现象。于是或大或小货币错配规模普遍存在。目前,货币错配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中国也不例外。随着我国外币资产与负债不均衡的发展,政府积累了巨额的净外币资产头寸,从而使得我国整体呈现较为严重的资产型货币错配(净外币资产为正)。尤其在经过长时期的汇率稳定后,中国于2005年实行了汇率制度改革,市场对汇率波动影响增大,在经济体存在货币错配的情况下,汇率变动会通过资产负债表的净值变动对企业稳定产生影响,若是不对货币错配进行管理,这种影响将传导至宏观层面。在汇率改革之前,这种货币错配风险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国内学者在测度及管理货币错配的研究也比较少,然而在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之后,这种不为人注重的货币错配风险有可能会对我们经济产生影响。通过对我国货币错配程度进行详细测度,发现我国存在较为严重的货币错配。于是对我国货币错配程度进行详细测度,据此进一步了解本国货币错配风险的大小,并通过对货币错配影响因素的研究来寻找管理和控制货币错配的政策建议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首先对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进行阐述;然后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货币错配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对文献进行简单评析;最后对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以及文章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接下来的第二章对货币错配内涵、影响机制及测度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利用了经济模型来分析在货币错配情况下,汇率冲击对本国资产负债表净值得影响,据此分析货币错配的内涵。其次介绍货币错配对经济的影响,以此进一步了解货币错配的内涵。最后对货币错配主要的测度方法进行了介绍,并说明本文选取测度指标—实际货币错配余额(AECM)的依据。第三章则是使用戈登斯坦和特纳(2004)设计的实际货币错配余额(AECM)来度量本国货币错配程度,但在指标构成方面则是结合本国现实以及数据的可得性,选择相应替代变量来进行计算。本章最后对1994—2013年20年的货币错配的特点进行分析。第四章是本文重点,该部分着重对我国货币错配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本章首先对货币错配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其影响因素包括汇率制度、经济发展状况、债券市场发展状况以及制度建设与货币政策可信度,其次将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并建立相关计量模型,将变量之间的关系定量化,据此更深入地了解货币错配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后一章是对管理和控制货币错配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部分分别从推进汇率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加强人民币债券市场建设以及注重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发展三方面分析如何管理和控制本国货币错配程度。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取定量的实证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利用20年的历史数据来分析本国的货币错配程度,并通过对其变化特征及趋势进行定性分析,然后对货币错配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控制和管理我国货币错配问题的建议。本文最大的创新在于计算货币错配的的指标构成上,在对国外净资产计算时,本文选取历年经常项目逆差额来替代,使用外债余额来替代外币债务,使用外债余额、债券余额及国内信贷来替代总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