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中青年“丧文化”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i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丧文化”是青年亚文化(又称青年副文化)的一种新形式,它流行于“90”后青年群体中,其表现形式为带有沮丧、颓唐、厌世、失望,等情绪的文字、语言及图片。目前在社交网络上广为流行的“丧文化”语言“废柴”以及图片“葛优躺”,正是青年亚文化的代表和缩影,透过这些“丧文化”流行语言和图片,可以看到“90”后们集体焦虑的精神面貌,它是当前青年社会心态与社会心理的一种表现。自从“丧文化”开始成为青年人群在社交媒介上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并成为一种新的青年亚文化,来自于社会与学术界的关注便也开始增多起来。什么是“丧文化”?“丧文化”的产生原因?“丧文化”的传播方式是什么?等问题都成为社会学、语言学、传播学等社会学科所探讨的话题。依据英国伯明翰学派的赫伯迪·格提的观点,青年亚文化往往会按照抵抗——风格——收编的路径进行自身的演化。而其收编包括了主导性文化对其的意识形态收编与商业收编。对于青年“丧文化”来讲,这种以颓废的语言与拼贴恶搞式的表情图片来表达心理诉求的青年亚文化也是对以往以鸡汤式的励志正能量的一种抵抗。并且,在“丧文化”产生后不久就伴随着商业收编的进行,这些商业收编来自于厂商品牌,也来自于一些互联网自媒体,这些商业收编也经历了在社交网络上吸引大量关注,商家争相使用“丧文化”符号进行自我包装,自媒体的“丧文化”爆款文在朋友圈流行都呈现出了一种巴赫金提出的狂欢状态。在梳理了前人学者对于“丧文化”的研究时,来自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语言学、以及传播学的学者都对于这种青年亚文化的新形态有所研究,但是对于将“丧文化”放在传播学的范畴中的研究还比较少,并且,对于产生于社交网络时代的青年亚文化来说,对“丧文化”的演化路径的观察与分析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于是,笔者将从这个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具体的研究,希望这篇论文可以在对于“丧文化”更多方面的研究方面给予一些参考。
其他文献
在分析上海当前高层住区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上海高层建设热潮进行深刻的反思,最后提出上海高层住区环境的若干优化措施.
<正>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精神产品,构成了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建设就是要构建一种更为理想的、更加文明的生活方式。学校(本文主要指中小学校)里的基本人群有两
党的十九大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的首要战役,金融风险是当前最突出的重大风险之一。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党中央明确指出当
<正> 放下大铁锹,实现装煤机械化,是广大煤矿工人的迫切要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不少局矿发动群众,群策群力,土打土闹,积极开展装煤机械化的革新与研制工作。到目前为
绣眉是流行的一种美容技术,为减轻受术者在绣眉过程中的痛苦,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局部皮肤进行表面麻醉可以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现将我们使用的方法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