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持续高速发展,人口分布越发向城市聚集,众多中心城市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无法跟上人口增长脚步,导致“城市病”频发。城市轨道交通具有绿色环保、运力大、方便快捷的优点,是解决当前城市发展难题的有力工具,但各级政府又面临着财政资金紧张和管理经验匮乏的瓶颈。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引入社会资本是突破其发展瓶颈的最有效途径。由于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结构复杂、参与方众多,项目持续年限较长,项目潜在风险因素较为复杂:既受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规模大、项目公益性强等项目内部特征影响,又对宏观政策、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等外部环境具有较大依赖性。为确保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的成功实施,推进PPP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发展,对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进行系统、全面的风险管理研究势在必行。首先,通过研究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经济属性和运营特征,分析PPP模式的特征及其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内外部应用条件,探讨了PPP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适用性和研究重点。同时,阐述了项目风险管理的意义和过程,进一步为论文撰写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PPP项目实例分析,识别出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风险初步清单;再通过德尔菲法和风险矩阵对初步风险清单中的非关键风险和冗余风险进行进筛选、过滤,确定一个精炼而又全面的最终风险清单,以此保证风险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按风险来源对最终风险清单中各风险进行分类,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再次,使用指数标度对层次分析法进行改进,以提高指标赋权的效率。并构建两维语义评估信息将风险评估等级和信息可靠度同时纳入评估系统,提高了专家评估信息获取的准确性。同时,考虑专家组整体的决策理性,将各专家信息进行组合赋权,减少个别专家主观偏差对结果的影响,并引入证据推理算法对专家评估信息合成,妥善处理评估信息的不确定和冲突对评估结果的扰动,增强了轨道交通PPP项目风险评估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风险分担原则和操作流程的基础上,构建了风险分担流程框架,并对该流程框架中共担风险的分担比例确定问题进一步研究。以项目整体效益最大化为根本原则,充分参与主体的个体理性和风险偏好,构建基于随机合作博弈理论和shapley值的风险分担比例确定模型。同时,对该模型求解,得出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共担风险的最优分担比例,为项目风险分担应对工作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持。最后,以青岛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工程为案例进行风险分析,全方位的评估该项目的风险情况,并给出风险分担建议及具体应对措施。验证了本文构建的一套完整的风险识别、评估、分担与应对的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有助于青岛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工程PPP项目各参与方更好地管理好项目风险,促使项目成功实施。说明了本研究对推进PPP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具有较好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