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会”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全国委员会”,两会召开的目的就在于将人大代表搜集的民意反馈给党和政府,从而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它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不仅关系着国计民生,更影响着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每年三月,国内外各大媒体都聚集北京,给予两会高度的关注和密切的报道,《人民日报》自2001年版面改版后,增设“两会特刊”对“两会”进行专版报道,十八大以来的“两会特刊”更是进入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阶段。本文以《人民日报》两会特刊为话语实例,选取十八大召开后的2013年—2019年的报道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英国学者诺曼·费尔克拉夫的话语分析方法,从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在文本方面,着重分析两会特刊报道的词汇、文本结构和修辞方式;话语实践部分从认知视角、社会语境和话语主体三方面展开论述,厘清民众、代表委员和媒体三方在话语建构中扮演的角色;社会实践主要探讨权力与话语在《人民日报》两会特刊报道中的关系,思考在社会转型与变革时期,公众的权益与这种权力是如何进行博弈的。研究发现,两会特刊报道的话语不仅仅是表现社会的实践,更是积极地反映和建构着社会。在两会特刊话语建构的过程,媒体承担了议题“引导者”的角色、代表委员是以“建言者”的身份出场、而公众则是“表达者”的角色,三个话语主体相互关联。本文不仅对两会特刊的话语文本进行分析,还将视野从封闭的文本拓展到整个社会语境中进行观照,分析话语形成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一定的社会指向。对于《人民日报》两会特刊的个案研究,还有利于优化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对两会的报道,对今后改善政治新闻报道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