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哥梯尔(David Gauthier,1932—)是著名的加裔美国哲学家,以新霍布斯主义的道德社会契约论而享誉英美哲学界,有“当代霍布斯”之称。他的道德理论也被称为自利契约论(contractarianism)。他深受亚当·斯密市场经济理论的影响,试图寻找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道德理论。他主张道德或者说协议道德完全可以从自利理性的行为者的欲求或偏好中推导出来,因此,道德和自利理性的要求完全一致。本文以哥梯尔的自利契约论为主要研究对象,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探讨哥梯尔关于无需道德的完美市场的分析。哥梯尔继承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基本思想,主张在无形之手(自利要求)的调解下,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终会达成对行为者各方最佳的结果,这一结果是符合理性的。由于道德要求也应当符合理性,因此,完全自由的市场是一个“道德自由区,在这个自由区内,道德限制不占任何地位”。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哥梯尔自利契约论的基本思想。哥梯尔试图证明道德要求或道德协议和自利理性完全一致。本部分重点讨论他对“囚徒困境”的分析,对有限制的最大化(代表道德要求)理论的辩护。第三部分主要讨论哥梯尔自利契约论的启示与问题。哥梯尔自利契约理论的主要启示是:哥梯尔运用博弈论或决策论中的相关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道德的合理性,他的理论为我们理解市场经济的道德问题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也为我们认识道德要求的客观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哥梯尔自利契约论的主要问题是:如果行为者完全按照自利理性行事,那么,在实践中必然会导致集体行为问题。道德协议就是要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因此,道德协议或道德要求不可能和自利理性完全一致。哥梯尔理论的问题还表现在:自利理性并非唯一的理性概念,因此,道德要求即使不符合自利理性也不意味着不符合理性;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不在其协议道德的考虑之内,然而,任何合理的道德似乎都应考虑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本文认为哥梯尔的自利契约论在一定的条件下(“重复性囚徒困境”和行为者并非不可改正的短视的利己主义者的条件下)是可以成立的,即自利的行为者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达成有限制的最大化的共识(即道德共识),因为这样做符合各方行为者的利益。但在达成这一共识的过程中,行为者往往会付出巨大的代价或学费。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需要直接根据道德要求行事,而不仅仅是自利理性的要求。同样,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所起的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也是在一定条件下(规范化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如果放任市场自由发展,这一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中,我们也会付出巨大代价。因此,我们需要直接根据人们的需要和道德的要求对市场进行监督和管理,排除各种各样的权力寻租行为,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