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endometriosis, EMS)是妇科常见病,累及10%-15%的育龄妇女,发病率上升,有“现代病”之称,EMS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可形成结节及包块,引起疼痛和不育等。本病在病理上呈良性形态学表现,但其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种植、侵蚀及远处转移能力,成为“难治之症”,严重影响中青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EMS的发生有六种主要学说,子宫内膜种植学说、淋巴及经脉播散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免疫学说、遗传学说、内分泌学说,最近国内郎景和教授提出了EMS的“在位内膜决定论”,形成了独到的病因学观点。中医学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于癥瘕、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的范畴。历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和证治都有相关论述。现代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血瘀。治疗方面,目前国内外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激素疗法、手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等,目前选择手术治疗已成为主流,手术可达到在诊断疾病的同时进行相应治疗的目的。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复发均是EMS的常见转归,复发率与EMS部位、患者年龄、严重程度、临床分期等都有关系,最高的复发率报道达61.5%,手术后复发率高达36%,复发的时间方面,症状缓解后3个月到5年都可能。在证候研究方面,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证候研究上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大样本、系统、深入的研究。目的采用病案检索与随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探索子宫内膜异位症围手术期中医证候分布、组合的规律及其与复发的相关性,为临床制定针对不同证型的EMS患者的术前与术后的中医综合治疗诊疗方案提供依据,为指导制定中医药综合治疗防治EMS术后复发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306例经手术治疗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发病年龄为20-52岁,平均年龄为34.79±7.747岁,回顾性观察其围手术期证候特征,并进行随访,观察患者复发情况,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调查306例患者,随访过程中失访病例数为29例,失访率为9.48%,随访的277例病人中,有35例术后至今从来未行妇科方面检查,在研究EMS中医证候特征与复发相关性时将其剔除。1.在症状调查中,经行夹血块、经行不畅,经色暗红、继发性痛经、渐进性加重、不孕、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为最常见症状,舌淡暗、舌暗红,舌有瘀点瘀斑,舌底脉络迂曲,苔薄白,脉弦是最常见舌脉象。2.在术前证素分布中,全部出现血瘀证,其次以气滞证、肾虚证为主,术后3天、术后7天证素分布以气虚证、血瘀证为主,在术前至术后3天的证素转变中,以气虚证、血虚证、痰湿证明显增加明显增加。3.在术前证型分布中,以气滞血瘀、肾虚血瘀为主,术后3天及术后1周证型均以脾胃虚弱、气虚血瘀为主;术后3天及术后1周脾胃虚弱证、气虚血瘀证、气血亏虚证、脾肾两虚证均较术前增加,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痰湿瘀阻证则较术前减少。所有血瘀证较术前均下降。4.在复发相关性研究中,经过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EMS术前常见症状与复发无明显相关性,仅带下色黄质稠、术前痰湿证、痰湿瘀阻证可能为复发的危险因素,术后经期延长可能为复发的保护因素。结论1、瘀血阻滞冲任、胞宫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本病机,气滞血瘀证是EMS最常见的证型。2、术前主要证型为气滞血瘀证,以实证为主,术后血瘀证减少,气虚、血虚证则增多,术后证候以虚证及虚实夹杂证为主,主要证型向脾胃虚弱证及气虚血瘀证转变。3、从中医学角度出发,EMS患者术前常见症状如痛经、经行夹血块等与复发无明显相关性,仅带下色黄质稠、术前痰湿证、术前痰湿瘀阻证可能为复发的危险因素,术后经期延长可能为复发的保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