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深井举升系统优化设计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nd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大部分油田和区块都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双高期”,加强对深层油气资源和“两低”油田的进一步开发已迫在眉睫。“两低”油田由于注水条件差,地层压降快、动液面低、产能低、举升难度大;以西北塔河油田为代表的超深、重质油藏的开采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评价目前的采油设备及举升方法在深井、超深井中的适应性,分析影响泵挂深度的主次要因素,研究新的组合式举升方法,开展超深井举升系统优化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无论对于单一举升方式还是组合举升方式,有杆泵采油都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针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超深、高温、高压、油稠的特性,研究了温度、压力、含水率、气油比等因素对塔河油田稠油粘度的影响,应用实验数据拟合了粘度数学模型,并应用于井筒压力分布的计算,建立了塔河油田井筒压力场、温度场、粘度分布基础理论模型,为超深井举升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现有采油设备的情况下,为最大限度地提高下泵深度,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建立了有杆泵泵挂深度影响因素分析模型,输出层的权重分布定量表征了各因素对泵深的影响程度,可指导多因素综合影响的超深井举升系统优化设计;研究了游梁式抽油机、皮带抽油机动力学特性,拓宽了有杆抽油系统计算模型的上边界条件和应用范围;应用分段迭加法建立了斜井抽油杆柱的三维受力分析模型,并应用等安全系数法对斜井抽油杆柱进行优化设计,采用连续梁模型对扶正器的设计解决斜井的偏磨问题;有杆泵和电潜泵举升方式的组合举升工艺的研究,将不同举升工艺的优势在油井举升中结合起来,解决了超深低能油井的举升问题。 基于上述理论研究成果,开发了相应的设计软件,可以定量分析相互作用的多种因素对超深井泵挂深度的影响程度,计算井筒压力分布、温度分布、粘度分布,进行有杆泵、有杆泵一电泵组合举升工艺优化设计,在塔河油田的先导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超深井举升系统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盐下油田和扎那诺尔油田的地质特征,在调研国内外同类油田侧钻水平井钻井完井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该油田油气藏的特点,进行了井眼轨迹优化设计与控制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符合国Ⅳ、国V标准中柴油机尾气排放规定的高精度智能NOx传感器,其作用是与柴油机尾气后处理中的SCR系统相结合,精确检测柴油机尾气排放的NOx浓度,判定处理尾气
异常高压油藏与常规油藏显著不同的特征是油藏埋藏深,原始地层压力高,地层压力系数大,孔喉细小、孔隙结构复杂、渗透率低,在开发过程中存在压力敏感效应,因而该类油藏中流体的渗流
详细介绍了我国煤层气开发现状,主要理论及选题思路,说明了AST系列煤层气吸附/解吸大样量仿真试验仪的工作原理、设计过程和实验方法,并通过系统的实验,科学地求证了煤对甲烷气体
该文从混相驱和近混相两方面深入进行了驱替机理研究及现场使用效果评价.该文研究过程中采用了以下技术路线:①运用流体相平衡热力学理论和状态方程理论,建立适合注气混相和
克拉玛依油田二中西八道湾组油藏属构造岩性油气藏,其南北分别被东西向南北黑油山断裂切割,呈一个东西向的短轴背斜。储层岩性以中~粗砂和含砾砂岩为主。50℃时原油地面脱气粘度
随着全世界已建油气管道的增多和管道服役龄期的增长,因管道结构失效引起的爆管火灾事故正日益增多。输气管道一旦发生破裂或断裂,很容易引发爆炸和大范围内的火灾。特别是在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单个体量上也越来越大,总承包管理模式在大体量的高速公路施工项目上也开始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总承包项目如何加强
本文对湘中涟源凹陷上古生界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泥盆系及石炭系烃源岩二次生烃,油气主要运移方向为大型复向斜内的次级背斜。印支运动的强度和幅度是决定涟源凹
图形与图像的处理在工艺设计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所有的工艺信息都以图形或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现行的工艺系统平台仅单方面支持图形或者图像,不能很好的满足用户同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