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十余年,我国互联网金融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但欲速则不达,在野蛮增长的同时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也遇到了诸多发展难题,众多学者也针对此问题做出了深入分析。目前,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相关领域的法律、监管不断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逐渐从先前的野蛮增长转变为理性、稳定增长,行业发展越发成熟、健康。如今,互联网金融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像移动支付、网络借贷、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模式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为我国资金的高效流动做出巨大贡献。在众多互联网金融模式中,P2P网络借贷又格外引人注目,一方面是因为P2P网络借贷近些年发展非常迅猛,涉及资产众多,参与人数众多,影响巨大,2016年全年P2P网贷行业全年交易量高达20638. 72亿元,相比2015年增长了 110%,单月参与人数也超过600万人次;另一方面,P2P问题平台数量也居高不下,使得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受到严重损害,2016年全年P2P问题平台数量高达1800余家。这说明,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有着非常庞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但同时又伴随着诸多潜在风险,这就使得企业家积极投身我国网络借贷领域,谋求我国P2P网络借贷模式的创新,想要通过模式的改进,降低用户违约风险,降低平台的征信成本等等。而互联网社交借贷便是这种局面下的产物,成为P2P网络借贷创新模式的典型代表。互联网社交借贷,也称为熟人借贷,是指借助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等手段,在亲朋好友或半熟人之间发起借贷业务,借款人可以在平台上实名发布自己的借款需求并设定利率,其好友可以匿名出借并最终获取利息,目前社交借贷的模式主要包括公开模式,单向匿名,双向匿名以及中间人模式。相比传统P2P业务,社交借贷具有征信成本低廉,违约风险小,避免人情尴尬等诸多优点,并于2015年大规模兴起,在经济社会中产生重要影响。由于互联网社交借贷为新兴事物,其在学术领域的相关研究还非常少,并且全部集中在定性研究,尚没有相关定量研究,因此本文决定大胆创新,通过建立研究模型,探究互联网社交借贷用户接受行为的影响因素,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梳理互联网社交借贷以及用户接受领域的相关理论,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模型,结合互联网社交借贷自身的特点,增加了主观规范、兼容性、个体创新性、网络外部性、感知风险五个变量,构建了互联网社交借贷用户接受行为影响因素模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回收有效问卷364份,并使用SPSS22.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验证分析,随后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软件AMOS22. 0对研究模型进行拟合度分析以及假设检验,最终形成本文的用户接受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个体创新性、网络外部性等外部因素对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有正向影响,兼容性对感知有用性有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网络外部性对用户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感知风险对用户使用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且对用户使用意愿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感知有用性、感知风险、感知易用性以及网络外部性。兼容性对感知易用性以及主观规范对感知有用性无显著影响。最后,结合本文研究结果,并且从用户角度出发,为互联网社交借贷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供相关运营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