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滤几乎能将细菌、病毒、两虫、藻类及水生生物全部去除,是保证饮用水生物安全性的最有效技术之一,超滤出水的消毒与传统方式有很大差异,不需要大量杀灭微生物,仅需保持水中消毒剂余量,以保障超滤出水在输配过程中不出现二次污染及微生物再繁殖现象。已有研究对超滤出水安全消毒技术研究很少。本文针对超滤出水的水质特点,结合不同膜前预处理工艺,研究了不同消毒技术对细菌总数及大肠菌群的控制作用,评价了不同消毒剂持续消毒能力、管网末梢消毒剂余量保持状况和消毒副产物的生成规律;分析了水质条件对消毒效果的影响,研究不同消毒剂消毒效果对原水水质变化的适应性及调控措施,确定出适合于超滤出水的安全消毒技术,并结合生产工艺考察了超滤出水的消毒特性。
试验考察了直接超滤、常规.超滤、一体式混凝.超滤、一体式粉末活性炭.超滤、分体式粉末活性炭-超滤组合工艺的净水效能,结果表明,超滤对颗粒物质和微生物有很好的去除率,出水浊度控制在0.10NTU以下,微生物指标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超滤组合工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有机污染物和氨氮的去除率,减少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提高了超滤出水的安全性。
针对超滤组合工艺出水水质特点,研究了氯和氯胺消毒对细菌总数及总大肠菌群的灭活效果、持续消毒能力及消毒副产物的生成,确定了适合超滤组合工艺出水的安全消毒剂量,直接超滤、常规-超滤、一体式粉末活性炭.超滤和一体式混凝-超滤工艺的最佳投量均为1.0mg/L氯胺,分体式粉末活性炭-超滤工艺最佳投量为0.5mg/L氯,为生产应用提供了参考。
考察了粉末活性炭-超滤工艺出水的氯和氯胺消毒效能及消毒副产物生成、以及水质对消毒效果影响:结果表明,氨氮、凯氏氮、CODMn、UV254和DO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6.04%、14.51%、44.28%、44.94%和30.65%,出水以小分子有机物为主;pH值、氨氮、UV254和DOC对氯和氯胺消毒效果均有一定影响;氯胺的杀菌效果、持续消毒能力及消毒副产物生成均好于氯,对水质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对生产规模的超滤组合工艺出水及管网水质的生物安全性及化学安全性的考察结果表明,超滤出水浊度稳定在0.10NTU以下;预处理工艺对UV254和DOC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氨氮也有一定程度去除;预氯化对各处理单元的微生物具有较好的控制。管网水中浊度不超过0.50NTU,微生物指标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均未检出,细菌总数痕量检出,管网余氯稳定在0.05-0.10mg/L之间,CODMn变化不明显,三氯甲烷普遍呈微量累积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