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依托临床实验研究,对患者治疗前后炎性红区指标变化进行仔细观察,评价治疗效果和恢复程度,使得后续治疗黄褐斑有全新的思路,更好的展开黄褐斑分型和治疗。方法:为保证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研究结果的准确性,笔者在研究过程中专门设置了实验组,所有实验对象均选自河北省中医院皮肤科,本研究主要筛选了80例患者,女性患者黄褐斑全部都是皮肤屏障受损伴有炎性刺激型,这些患者均是能够接受系统性治疗的。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共有两组,每组40例,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导入联合壳聚糖及氨甲环酸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氢醌乳膏(氢醌联合0.025%维A酸、弱效激素和氨甲环酸)进行治疗。为了保证实验效果能够得到很好的衡量,在实验前后,借助VISIA皮肤测试仪对参加实验的患者进行记录,对炎性红区指标进行分析,并记录分析值。在数据分析上,采用的是SPSSl3.0,在统计分析之后,以P<0.05为标准,进行效果评估。结果:本次研究中,排除造血系统及肝肾疾病患者,治疗前1个月均未使用对色素有代谢作用的药物的患者及其他原因不能坚持完成实验的患者,研究最后可以纳入统计分析范畴的患者有80人,两组各40人,对所有入选病例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其均符合标准,采用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P>0.05,没有明显差异。经过还原型谷胱甘肽导入联合壳聚糖治疗,并就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情况进行记录。(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8周)。炎性红区的比较:参照《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及疗效标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2003年修订)”[1]以及赵辩《临床皮肤病学》[2]及临床经验总结,将疗效标准制定为:基本痊愈:皮损面积消退>60%;效果显著:30%<皮损面积消退<59%;有效:10%<皮损面积消退<29%;无效:皮损面积消退<10%或比例上升。对治疗前后照片进行比对,对皮损消退的面积进行测算。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总有效率经计算可知该数据具体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经计算可知该数据具体为77.5%,实验组有着更高的总有效率。结论:1.还原型谷胱甘肽导入联合壳聚糖有效地抑制皮肤色素沉着,淡化色斑,修复炎性刺激型黄褐斑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为临床进一步治疗黄褐斑创造了可能。2.黄褐斑患者炎性红区出现变化的同时,一些患者皮肤上的棕斑也得到了改善,只不过在不同患者中,改善的程度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是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目前还未得到明确,还需要在后续的临床实验中确定,展开大规模数据统计分析才能给出确切结论。3.由于实验经费不足,时间不够,观察病例不全面,为此在治疗方法上,目前也只是得出了初步结论,并不能作为最终结果。如果想要在治疗方法上进行进一步的确定,则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实验探讨,需要加强对临床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