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概念是将化学现象、化学事实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反映着化学现象及事实的本质,是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传统的化学概念教学,教师总有意无意地将学生的头脑当成一块“白板”,通过填鸭式的讲授把基本概念灌输给学生,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忽略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等前科学概念的存在。维果斯基(Vygotsky)是前概念研究的奠基人物,他开创性地建立了日常概念(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分类体系,为概念教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他使人们认识到,概念学习不只是概念获得,也包含着概念转变,因此,在教学科学概念时不能将学生视为“白纸一张”,应当考虑学生接受教育前已有的前概念。维果斯基关于前概念的开创性研究对教育教学理论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后继的研究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前概念的特点、成因、对科学概念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促使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变等问题。这些研究成果给概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启示,产生了很大影响。本论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概念教学的重要意义并对前概念的涵义进行概述,前概念又称为日常概念、模糊概念(fuzzy conception)、迷思概念(misconception)、相异构想(alternative conceptions)等,是指未经过专门教学,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形成的概念。接着对国内外的有关化学前概念的研究进行了简单的阐述,然后在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对初中化学前概念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分析了初三化学中的一些重点概念受前概念影响的情况,揭示这些前概念产生的根源和它们的特点,并进一步分析前概念对化学概念学习的影响。最后,通过参考有关文献,根据有关调查实际,提出解决前概念问题的转化策略,以此指导化学概念的教学,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方向性,尽可能地利用其积极作用,避免和消除前概念对学习的负面影响。本论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一、前科学概念是真实存在的。二、前概念产生的来源有多个方面,有生活媒体因素、学习环境因素、个人认知因素等。三、前概念具有广泛性、顽固性、自发性、隐蔽性和反复性,前概念对化学概念学习有重要的影响。四、实现前概念转化的策略和方法。主要是根据奥苏伯尔的概念同化理论和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采取多种方法激起学生新旧思维之间的矛盾,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运用或改变其前概念,以建构新知识和形成科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