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骨折愈合定量CT(QCT)评价的有效性目的:探讨定量CT(QCT)评价骨折愈合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方法:将24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成2组:A组(骨折愈合组,右胫骨中段横形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和B组(不愈合组,右胫骨中段横断骨折,制作5mm骨缺损后以骨蜡封填断端和髓腔),分别于第2、4、8、12周各处理3只:行两侧胫骨的X线摄片及拔出克氏针、定量CT检测,其后处死、将骨折段取下行组织学分析(以健侧胫骨相应节段为对照);以X线摄片和组织学表现为骨折愈合及不愈合的金标准,以统计学方法(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定量CT检测参数的评价效能,并以健侧胫骨相应节段为对照、观察定量CT参数结果的变化趋势。结果:A组:X线摄片和组织学证实骨折在第2、4周骨折线清晰、为纤维骨痂填充,第8至12周骨折线模糊至消失,骨皮质恢复完整连续性;B组:X线摄片和组织学表现为在第2、4周骨折线清晰,骨化不活跃,第8至12周骨折线仍存在,骨细胞和骨小梁稀少;定量CT检测结果经ROC分析,材料学参数骨痂骨密度(BMD)、骨痂骨矿含量(BMC)的曲线下面积(准确度)为0.781Vs0.750,结构学参数横截面积(CSA)和截面惯性矩(CSMI)的曲线下面积(准确度)为0.781 vs0.469(p<0.05),材料学参数和结构学参数乘积引伸所得的力学强度参数—横截面积力学强度指数BSICSA、截面惯性矩力学强度指数BSICSMI的曲线下面积(准确度)为0.913vs0.813(p<0.05),骨痂骨密度(BMD)、横截面积(CSA)、横截面积力学强度指数BSICSA三者相比较曲线下面积(准确度)为0.905vs0.921vs 0.905p<0.05,各参数值均呈现随着骨折愈合与不愈合的进程出现上升或下降的表达趋势(p<0.05)。结论: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CT(QCT)技术测量骨折局部形态具有区分和反映骨折愈合与骨折不愈合模型及过程的潜能,所筛选出具有准确度的参数有骨痂骨密度(BMD)、横截面(CSA)和横截面力学强度指数(BSICSA),这些参数具有和传统X线平片诊断相一致的评价效能,并具有准确、特异的优越性。第二部分定量CT(QCT)参数结果和骨折组织结构和力学特性的相关性目的:探讨和评估定量CT(QCT)参数结果和骨折端组织结构及力学特性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将60只4月龄健康新西兰免,于其胫骨中段制造横行骨折、克氏针内固定模型,随机分成4组,分别于第2、4、8、12周组处理:行两侧胫骨的X线摄片及拔出克氏针、定量CT扫描检测,其后处死、以健侧胫骨为对照、取7对标本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新骨形成率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骨小梁体积分数和骨小梁数,8对标本进行生物力学四点弯曲试验测量载荷及刚度,将定量CT参数结果与相应组织学、生物力学参数结果进行统计学回归分析。结果:第2、4、8、12周组骨折模型的骨小梁体积分数、骨小梁数、新骨形成率和载荷及刚度均现出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均反映出骨折段的组织学和生物力学变化的过程,定量CT参数骨痂骨密度(BMD)、横截面积(CSA)及骨折端横截面力学强度指数BSI(GSA)也表现出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QCT参数一横截面、骨密度及骨力学强度指数(BSICSA)和新骨形成率(BFR)、组织计量学指标骨小梁的体积比和数目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0~0.90,p<0.01),与四点弯曲实验的骨痂刚度和最大载荷也呈显著正相关(r为0.46~0.99,p<0.01),其中以横截面积(CSA)、骨力学强度指数(BSICSA)与载荷的相关性最好(r为0.90、0.82,p<0.01)。结论:定量CT(QCT)检测具有非侵入性评价骨折局部力学性质的能力,能定性、定量观察骨折修复的结构和力学性能变化,和传统应用于实验的骨骼定量组织学和生物力学检测的结果之间具有显著的数据相关性和逻辑关联性。第三部分桡骨远端骨折愈合的定量CT评价目的:观察定量CT评价低强度超声仪促进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例闭合性桡骨远端A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超声组1例(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后给予超声治疗者)和对照组10例(单纯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者)。超声组每天治疗1次、每次为20min,超声平均强度为30mW/cm2;所有患者均在第14d、第42d、第70d采用TOSHIBA CT机(Aquilion、TSX-101A、标准骨密度体模及扫描条件120KV、75mAs,0.5S,层厚5mm)扫描骨折端远近3cm骨段和体模,测量两侧骨骼的骨痂横截面积(CSA)和骨痂骨骨密度(BMD),观察及计算两组以骨折端为中心远近1CM(共计5个层面)骨段的力学强度指数(BSICSA\CSA×cBMD)、骨折端X线表现、骨折愈合时间等相关指标并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超声组与对照组相比,骨折端力学强度指数(BSI)F组别值为18.823(p<0.01)和骨密度(BMD)F组别值为3.085(p<0.05)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定量CT所获取数值显示超声干预和时间因素的交互作用最有效,超声干预作用次之(Eta组别*时间>Eta组别>Eta时间)。结论:低强度超声仪对桡骨远端骨折愈合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定量CT所提供的骨折端横截面积(CSA)和骨痂骨密度(BMD)能够作为桡骨远端骨折愈合的定量评价依据,判断结果和传统方法者一致,但具有更精确、具体、灵敏的检测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