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画境小说探索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66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多元文化艺术中的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探究,已成一个颇为引人注目、令人期待的热点问题,但美术视野下的中国现代文学仍然是喧哗骚动的文学研究领域中一片最为寂静的原野。就连一贯被视作研究最深最透的鲁迅学领域也出现这种现象,一批学者纷纷指出:现代文学中的艺术学阐释视野有待开拓,鲁迅等现代作家与美术的关系,尤其是与艺术精神相通的关系亟待爬梳和深入探究。就现有的从绘画和美学的角度进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成果来看,有这样三种情况和不足:一、停留在作家与美术关系各种资料的收集和梳理上。二、流于浅层,仅指出现代文学中一些作品中“有画”这一表层现象,只对其中的绘画感作浮光掠影式的评介,难以见到有力度和有深度的分析。三、研究者多从作家作品的个别现象出发作一些个体的研究,缺乏从审美意义上对整个中国现代文学中出现的这一支与绘画关系密切,进而绘画艺术渗入和影响创作的作家作品作整体的观照,挖掘其内涵或找出其中的规律,梳理文学发展流脉。上述的现状和不足也就成为本文学术研究的起点和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在中国,文学和绘画号称姊妹艺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说的是诗画交融互渗,互补互释的密切关系,苏轼的“诗画本一律”论对后世影响深远。这种关系不仅存在于我国传统的诗歌散文中,也存在于中国现代的一些小说、散文、诗歌乃至杂文之中。既然研究者们已从多个作家那里发现了“文学与绘画握手”的现象,那么就不能被视为个别偶然的事例,因而值得我们相当的关注。但本文仅以小说作为研究对象,从绘画和美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画境小说”这一概念,对现代小说中有“画”的现象作整体的观照,对现代文学史上出现鲁迅、废名、沈从文、萧红和张爱玲等深谙绘画艺术以及小说中保留着浓厚的绘画意趣特征的这一脉作家进行归类研究。所谓“画境小说”就是作家融绘画观念、技巧、趣味于小说创作之中,借助于类似视觉艺术中的笔墨线条颜色等的语言媒介,在文本中营造出潜隐着作家思维、情感和美学理想的象外象、景外景,从而推进小说艺术的空间化,给人以丰富的艺术联想和幻想的小说。由于本文只是一篇硕士论文,考虑到篇幅关系及作者学识才力有限,只能避重就轻凭借“窥其一斑,略知全豹”的办法,择取现代文学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三位小说家鲁迅、废名、张爱玲作为典型个案分析,在形式诗学层面上探讨“画境小说”的面貌特征及其内涵。如果不拘囿于现成的一些风格流派研究的套路和说法,而真正从小说审美艺术内部的探讨出发,我们就会发现鲁迅、废名和张爱玲在小说中的画境追求、艺术精神层面上有惊人的相似,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的小说境界与中国画的境界相通,可以会合于美学范畴的“寒”上面,这也构成了将这三位大家放在论文中进行归类比较的基础,三者的相似之处,即可成
其他文献
地下水既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又是环境的基本要素。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地下水资源有关。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混凝土搅拌站在使用生产废水生产混凝土的做法开始逐渐推广,但由于废渣的产生与使用在时间上和用量上并不能很好同步,仍有相当大部分沉渣需要外运,本文主要探究了如何利用原
供给与需求分析是经济学经常使用的方法,审计活动作为一种服务商品.必然也受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影响。本文借助供求关系框架去分析双方的博弈.来解释目前审计质量面临的问题。首先
1904年问世的《海狼》,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重要的代表作,在整整一百年的漫长岁月里,它被全世界读者反复阅读,至今仍未失去其艺术魅力与社会价值。 《海狼》一书把社会大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湿热蕴脾证患者T淋巴细胞、NK细胞、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变化,了解各免疫学指标对该证病理机制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免疫功能的变化与慢乙肝的
通风系统作为矿山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机电设备,不仅在输送新风和改善地下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是运行条件下的主要耗能机制之一。近年来,通风系统的节能控制逐渐成为矿井
稿本《般上旧闻》六卷,山东省博物馆藏,二册,每册各三卷。行字不一,无界栏行格。全书涂乙满纸,然皆规整可辨,盖寿梓前未及誊清之定稿也。撰者葛周玉,字溪璜,号般水渔人,德平人,乾隆庚寅
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总结和比较公司综合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企业档案管理要做到"谋事要实",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突出一个"
在我国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安全以及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行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我国2006年金融市场全面开放的即将到来,我国的商业银行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
自韩礼德的《功能语法导论》出版以来,“功能”一词成为语言学界的热门话题,许多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中国的胡壮麟,黄国文,黄衍,许余龙,张德禄等都对此做了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