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目前,肺癌俨然已成为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癌肿之一,使人们的生命健康受到极大的威胁。对于肺癌,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多采用综合性治疗模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及生物免疫治疗等。虽然在多种治疗手段下,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大多患者预后仍较差。而造成癌症病人预后差、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复发和转移。 我们对这类侵袭性疾病的评估能力目前主要取决于成像技术,如平片摄影、计算机轴位断层扫描、放射性核素骨扫描、磁共振成像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这些影像学检查可以告诉我们疾病的位置、大小和数目,但它们都无法确定肿瘤细胞是否进入外周血中,而这可能关系到肿瘤细胞是否通过血液转移到先前未涉及的区域。如何直观、准确的获知肿瘤转移过程的动向对于肿瘤的治疗至关重要。研究表明,血液中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出现是发生远处转移的前提,是形成转移灶的关键环节。近年来,CTCs检测在肿瘤诊断、疗效评价、预后评估及个体化治疗等方面的应用价值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通过检测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数目,来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化疗疗效、无进展生存期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循环肿瘤微栓(CTM)与预后之间的关系。 方法: 搜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原发性肺癌患者58例,其中52例接受含铂双药方案化疗。通过应用改良ISET(CTC-Biopsy系统)检测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1天和化疗2周期后外周血CTCs数目并记录。对52例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每2周期行影像学检查并评估临床疗效。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两组有序多分类变量相关分析应用Spearman秩相关法;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TNM分期为Ⅳ期的肺癌患者CTCs阳性率(87.5%)显著高于Ⅲ期患者(38.5%),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TCs阳性率与肺癌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组织学类型均无关(P>0.05)。 2.化疗后CTCs阳性率(61.5%)较化疗前(65.4%)有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4)。 3.52例晚期肺癌患者化疗2周期后行CT检查评价疗效,其中PR17例,SD25例,PD10例。化疗后CTCs数目较化疗前升高16例,不变5例,降低31例。根据相关分析结果提示CTCs数目变化与化疗疗效呈负相关(r=-0.397,P=0.004)。 4.化疗前CTCs阳性组的中位PFS为105天(95%CI,94.96-115.04天),CTCs阴性组的中位PFS为196天(95%CI,110.71-281.29天),Log Rank检验显示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21,P=0.004)。 5.化疗后CTCs阳性组的中位PFS为102天(95%CI,82.53-121.47天),CTCs阴性组的中位PFS为160天(95%CI,61.36-258.64天),Log Rank检验显示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19,P=0.007)。 6.化疗后CTCs较前增多的肺癌患者中位PFS为70天(95%CI,31.54-108.46天),而化疗后CTCs减少或不变患者中位PFS为126天(95%CI,77.60-174.39天),Log Rank检验提示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62,P=0.091)。 7.在52例晚期肺癌患者中检测出CTM的有10例,检测出CTM的患者中位PFS为99天(95%CI,69.54-128.46天),而未检出CTM的患者中位PFS为119天(95%CI,71.10-166.91天),Log Rank检验显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54,P=0.017)。 结论: 1.CTCs阳性率与肺癌分期密切相关。 2.通过观察化疗前后CTCs数目变化可能可以预测晚期肺癌患者的化疗疗效。 3.化疗前或化疗后CTCs阳性可能是预后的不良因素。 4.CTM对晚期肺癌患者的预后可能产生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