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水体底泥重金属和有机氯农药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松花江是我国七大河流之一,流域广阔,水资源丰富;饮马河作为第二松花江最大的支流,是当地居民生活用水以及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伊通河是松花江的二级支流,同时也是饮马河的支流。这三条河流构成吉林省中部地区主要的河流水系系统。因此研究这三条河流中底泥重金属和有机氯农药的分布特征对流域的水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三条河流的表层底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底泥样品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分析了As、Bi、Sb、Hg、Cu、P、Pb、Zn、Ni、Mn、Cr、Cd等元素的含量、有机氯农药含量和有机质总量,对比了三条河流中重金属和有机氯农药含量的分布特征,并对重金属、有机氯农药污染水平及污染源进行了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三条河流的表层底泥样品的矿物组成主要以石英、长石、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和伊/蒙混层为主。三条河流底泥样品中氧化物含量变化范围相近,化学成分相似。统计分析表明,底泥样品绝大部分金属元素含量和黏土矿物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底泥中Bi、Cu、Cr、As和Sb与有机质总量呈显著正相关。通过黏土矿物标准化可有效地消除样品间因矿物组成差异造成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差异,提高样品间可比性。标准化后分析表明,长春市和吉林市区段及其附近区域的底泥重金属含量要普遍高于非市区段,重金属含量沿上游和下游呈逐渐下降的趋势,饮马河底泥元素含量的最高点集中分布在九台区和龙嘉机场之间。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结果表明,伊通河和松花江底泥样品中Bi、Hg、Cd和Zn等元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污染主要集中在长春市和吉林市区段,饮马河污染水平相对较低,以Hg污染为主。底泥中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偏高的元素均以Hg和Cd为主,松花江底泥吉林市区段的潜在生态风险最为严重。根据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农田土壤元素含量对比表明,表层底泥元素污染可能主要来自于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统计分析表明,底泥中大部分有机氯含量与有机质总量呈显著正相关,底泥中有机质总量与矿物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底泥有机氯含量与矿物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标准化后分析表明,长春市和吉林市区段及其附近区域的底泥有机氯含量要普遍高于非市区段,有机氯含量最高点主要集中在市区及周围地区,饮马河底泥有机氯含量普遍偏高。根据沉积物质量基准法,γ-666、p,p’-DDT、狄氏剂和异狄氏剂含量在松花江和伊通河一半以上点位处于高生态风险,γ-666、七氯和异狄氏剂在饮马河一半以上点位处于高生态风险。根据底泥样品HCHs同分异构体所占比率和γ-666和α-666的比值,底泥样品大部分HCHs的输入可能以历史残留为主,污染可能来源于农药和工业生产。根据底泥样品DDD和DDE的浓度之和与DDT的比值,底泥中DDTs的来源可能以近期输入为主。通过底泥与土壤的有机氯含量对比,松花江底泥中HCHs、七氯、狄氏剂和异狄氏剂污染可能主要来源于周边农田土壤;DDT和艾氏剂可能主要来源于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伊通河底泥有机氯污染可能来自于工业生产、生活污水和周边农田土壤;饮马河底泥狄氏剂污染可能主要来源于周边农田土壤,艾氏剂和异狄氏剂污染可能主要来源于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