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有着一个渐进而反复的过程。正如两汉察举制在向魏晋的九品中正制转变时,中间也有一个明显的中间阶段,从东汉末的月旦之评、登龙门之说,到曹操时的崔琰、毛玠,正是这一过程重要标志;而东吴的暨艳案,正是这一过程当中出现的反复现象。而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之间的发展轨迹亦不仅仅体现在隋炀帝设立进士科一次事件上,这一过程在北朝来说其实从魏孝文帝改制确立九品中正制便已开始,只不过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反复的进程。 选举制度在政治制度中是重要的一环,可以说它的变化可以更直接的反映社会各种力量在政治舞台上的此消彼长之势,称之为政治的风向标亦不为过。本文以北朝后期选举制度研究为题,实际上更注重的是选举的具体实施中可见的细微变化,从选举制度的动态发展变化中探寻其曲折反复的轨迹。这种轨迹当然从大方向上来说与当时中国社会正由贵族社会走向平民化有根本的关系,而更与其中各个小时间段内的各种具体背景及受这些背景影响的各种政治活动及个人行为(政治本身亦可说是对能够对政治产生重大影响的个人活动之间的合力)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对这些相关情况亦会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本文将分三章进行阐述。 第一章,北魏九品中正制的确立。中国历史从十六国开始,一直到隋唐,各个中原政权都被深深打上了北方少数民族的烙印。北魏孝文帝定姓族第一次制度性地将胡人贵族纳入九品中正制的适用范围之内,同时北魏的九品中正制也带着胡人政权的某些特点,它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使胡人贵族士族化,使北魏这个胡汉混合政权的内部能够实行胡汉混一。至于在此之前北魏的选举情况或者准确地说是与汉人士族的合作情况是孝文帝定姓族的背景,在研究这一问题时自然亦不能回避。 第二部分,北魏末年及北齐九品中正制的衰落。该部分从崔亮停年格之制开始,探讨北魏孝明帝之后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选举上相应出现的变化情况。北齐是北魏的直接承继者,其选举的情况可视为北魏的延续,且按照陈寅恪先生的“隋唐制度三源说”,北周和隋唐也在相当程度上受到北齐的影响。 第三部分,北周及隋的选举。在西魏北周的政治社会组织形式中,府兵制是尤为突出的特征,政治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内容,均与府兵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选举方面亦不例外。有关隋代选举的情况,这里主要通过对隋文帝开皇十二年苏威朋党案的分析,以社会各阶层的变化来说明选举制度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