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氏狸殖吸虫对大鼠肝脏损害的实验研究

来源 :昆明医学院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elie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斯氏狸殖吸虫对大鼠肝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情况;探讨斯氏狸殖吸虫引起大鼠肝脏损害的机制;评价肝功能检查在斯氏狸殖吸虫病肝脏损害的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35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实验A组、实验B组,将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经腹腔注射感染实验组大鼠以建立动物模型(每鼠注射15个囊蚴),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于感染后不同时间分别检测对照组和实验A组大鼠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于感染后不同时间分别剖杀实验B组的部分大鼠,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斯氏狸殖吸虫对大鼠肝脏造成明显损害,肝脏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感染后4、6、8周实验A组大鼠血清白蛋白含量明显下降,感染后4、6、8、52周血清球蛋白含量明显升高,而总蛋白含量在感染后变化不明显;感染后6、8周,ALT与AST活性均升高;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在感染后改变不明显;肝功能各指标在感染后的前2周变化不明显。肝脏结构损害主要表现为:感染后1周,肝细胞水肿,少数肝细胞脂肪变性;感染后2周,肝脏突出的病变为急性化脓性炎症,在肝组织内形成小脓肿;感染后8周,肝组织内出现片状纤维组织增生,部分肝小叶结构破坏、重建:感染后52周,肝脏纤维化改变明显,有大量假小叶形成。透射电镜观察到:从感染后2周开始,实验B组大鼠肝脏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纤维化,8周以后纤维化明显
其他文献
由煤炭工业矿压中心站、常州武进安全仪器厂及支护设备专业委员会分站,于1990年10月在常州联合举办了“放顶煤开采与支护设备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代表有科研、设计、院校、
迪宗矿(Dizon)位于菲律宾吕宋岛,在马尼拉西北130km 处,用露采法开采,属本格特公司所有(Benguet Corporation)。本年度投产,预计年产精矿9.8万 t、铜含量2.1万 t、金12.5万
背景及目的: 熊果酸为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中草药和食品中,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和药理学功效,如抗肿瘤、抗炎、免疫调节和恢复造血等。在熊果酸对机体免疫功能影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缺氧—再复氧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内皮细胞分泌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总抗氧化能力(total-antioxidation capacity,T-AOC)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深入探讨丹参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 【方法】
摘 要: “推广普通话,方便你我他”是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活动的宣传口号,虽然只有10个字,但对我校全体师生普及国家通用文字,促进语言文字应用规范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汉语文教学中,规范“语言文字”是提升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主要途径,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发展要求、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是我校实现“语言文字规范示范学校”这一目标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根本性工作,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活动
目的:探讨胃癌E-钙粘素和β-连环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8例胃癌、22例胃癌旁组织和22例胃正常黏膜组织中E-钙粘素和β-连
马铃薯生产塑料新技术据《中国食品报》1996.3.1报道,日本北海道工业技术试验场研制出一种用马铃薯生产塑料的新技术。用马铃薯作原料生产的塑料与以往的合成树脂不同,它能通过土壤或水
目的:在CHO-C28细胞培养过程中,提高细胞分泌重组HBsAg蛋白的滴度并延长其稳定表达的时间。 方法:在其它培养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别采用含5%、3%、2%和1%浓度的小牛血清的DMEM维持
应用大直径深孔采矿是现代地下矿山开采的发展方向之一。我国自80年代初首先在凡口铅锌矿试验应用了VCR法,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已经证明,在条件适合的矿山,采用大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