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柔比星脂质体土阿帕替尼在耐药复发卵巢癌中疗效及其与血浆生物标记物相关性的探讨 二、Ⅰ期卵巢透明细胞癌的亚分期结局及辅助化疗疗程的探索性分析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fu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多柔比星脂质体±阿帕替尼在耐药复发卵巢癌中疗效及其与血浆生物标记物相关性的探讨目的:耐药复发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差,单药化疗的有效率低,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能够改善铂耐药复发卵巢癌的预后。本研究试图探索口服的选择性VEGFR2抑制剂阿帕替尼在耐药复发卵巢癌中的作用,并通过动态监测患者治疗中血浆VEGF、ctDNA的变化,探索VEGF、ctDNA与疗效的相关性,判断其对预测疗效有无指导意义。方法:自2018年3月22日至2021年1月28日,该研究共招募了 152例有可评价病灶的、非黏液性的铂难治性或铂耐药复发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或腹膜癌患者。入组患者1:1随机接受多柔比星脂质体(PLD)单药或PLD联合阿帕替尼治疗,阿帕替尼给药剂量为250mgqd,PLD给药剂量为40mg/m2,每四周一次,共计6-8个周期,联合用药组在化疗结束后阿帕替尼维持,直至病情进展、发生不可耐受的毒性、或患者自行退出。治疗前完善CT检查,同时留存患者的石蜡标本及血标本。治疗中每2个周期按照RECIST标准进行评价疗效,并再次留取患者血液样本。针对中国医学科学院院肿瘤医院单中心入组的73例患者,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浆中VEGF的浓度,NGS+靶向扩增深度测序检测其血浆中ctDNAfraction,并动态监测其变化。结果:PLD+阿帕替尼联合用药组78例患者,PLD单药组74例患者。全组分析,中位随访时间为10.4个月。联合用药组和单药组的中位PFS分别为5.8、3.3个月(P<0.001;HR=0.44,95%CI:0.28-0.69);中位 OS 分别为 21.8、14.5 个月(P=0.038;HR=0.56,95%CI:0.33-0.97)。联合用药组的ORR和DCR均较单药组明显提高(ORR:43.1%vs10.9%,P<0.001;DCR:84.6%vs57.8%,P<0.001)。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单中心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和单药组的中位PFS为5.6、2.8个月(P=0.005;HR=0.42,95%CI:0.23-0.78),ORR 分别为 40.0%、7.4%(P=0.004),DCR分别为65.7%、51.8%(P=0.270)。联合组较单药组的中位OS稍有延长,但无统计学差异(21.7 vs 14.5个月,P=0.631)。治疗前患者血浆VEGF的中位值为48.0pg/ml,在PLD联合阿帕替尼组,当血浆VEGF浓度≥93.7pg/ml时,治疗后疾病得到控制的敏感性为 41.2%,特异性为 76.9%(AUC=0.593,95%CI:0.385-0.801)。在PLD单药组,当治疗前血浆VEGF水平≥36.6pg/ml时,患者治疗中疾病进展的敏感性为 76.9%,特异性为 50.0%(AUC=0.519,95%CI:0.244-0.794)。对于接受联合治疗的患者,当化疗2程后VEGF浓度升高≥基线水平的30.8%时,对判断患者病情进展的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56.2%(AUC=0.569,95%CI:0.331-0.807)。但在单药化疗组,化疗2程后VEGF变化对预测是否会发生疾病进展无意义。81.8%(30/37)患者的血浆中检测到了 ctDNA,中位 ctDNA fraction 为 1.3%(IQR:0.07%-8.03%)。在联合用药组,治疗前ctDNAfraction高于中位值时,PFS明显延长(9.2 vs3.7 个月,P=0.028,HR:0.224,95%CI:0.059-0.848)。当治疗前 ctDNA fraction≥1.1%时,患者治疗后疾病得到控制的敏感性为70.6%,特异性为83.3%,(AUC=0.716,95%CI:0.455-0.976)。化疗2程后ctDNA fraction下降≤基线值的8.8%或较基线升高,患者可能发生疾病进展,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64.3%(AUC=0.700,95%CI:0.465-0.935)。结论:与PLD单药相比,PLD联合阿帕替尼能提高耐药复发卵巢癌患者的ORR及DCR,也能够延长患者的PFS及OS。对于铂耐药复发卵巢癌患者,治疗前血浆VEGF浓度高的患者可能更能从抗血管联合化疗中获益。对于PLD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患者,治疗前ctDNAfraction、治疗中ctDNA fraction变化对预测联合用药的疗效有一定的价值。第二部分Ⅰ期卵巢透明细胞癌的亚分期结局及辅助化疗疗程的探索性分析目的:卵巢透明细胞癌是上皮性卵巢癌中第三常见组织类型,早期OCCC患者的预后存在争议,术后辅助化疗的最佳疗程目前仍不清楚。本研究试图探讨Ⅰ期卵巢透明细胞癌的亚分期结局,以及增加辅助化疗疗程是否能改善生存。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2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的Ⅰ期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102例。影响无瘤生存的预后因素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评估,采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间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40.5个月。IA、IC1、IC2、IC3期患者例数分别为31(30.4%)、17(16.7%)、25(24.5%)、17(16.7%)。5 年无瘤生存率为 82.8%,10 年无瘤生存率为78.8%。5年总体生存率(OS)为97.9%。术中肿瘤破裂(IC1期)患者与IA期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DFS)无明显差异(P=0.538,OR=0.024),但术前肿瘤破裂(IC2期)或腹水细胞学阳性(IC3期)较IA和IC1期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明显降低(72.6%vs95.1%,P=0.039,OR=5.051)。术后化疗4程与更多疗程相比,5年无瘤生存率无明显差异(83.9%vs81.7%)。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肿瘤大小及CA199水平与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但多因素分析未发现影响患者无瘤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Ⅰ期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总的预后较好,但术前肿瘤破裂或腹水细胞学阳性的IC2和IC3期患者5年DFS率明显降低。术后辅助化疗>4程也许并不改善患者的预后。CA199明显升高可能是提示Ⅰ期OCCC预后差的一个潜在指标。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类以肝脏细胞脂肪变性为特点的慢性肝脏疾病,NAFLD患者的自然病程分为单纯脂肪变性(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其中NASH显著增加发生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细胞肝癌
背景与目的: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患者整体生存期较长,临床上主要聚焦的结局之一是肿瘤的复发。早期胃癌复发的研究多为临床病理因素方面的研究,基因层面研究较少,且缺乏精确的肿瘤复发预测模型。本研究旨在通过将传统统计学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筛选潜在与肿瘤复发相关的基因,构建早期胃癌复发预测模型,并前瞻性收集验证性样本对模型进行检验。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首先从两组基因
背景及目的:研究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单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存在冠状面骨盆倾斜,即骨盆侧倾的现象。但既往相关影像学研究极少。本研究拟通过3部分探索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1)骨盆侧倾的分布情况及骨盆、下肢贡献;(2)骨盆侧倾与脊柱侧弯的内在联系。(3)有限元分析探索骨盆侧倾的生物力学分布特点。方法:本研究回顾收集从2018年1
背景和目的天疱疮是一种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临床中常使用血清抗桥粒芯蛋白(Dsg)抗体水平来诊断天疱疮类别、监测患者病情、评估预后。但在实践中发现部分天疱疮患者临床症状稳定而血清抗Dsg抗体呈高滴度,这也为其诊疗方案的调整带来极大挑战。由于天疱疮的一线治疗为系统性应用糖皮质激素,控制患者病情后适时减量可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对于这类患者,找到能准确评估其病情及预后的指标十分
研究目的: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MuV)可诱导流行性腮腺炎。MuV也常感染睾丸,并发睾丸炎,可导致男性不育。本研究着重研究MuV感染小鼠睾丸及其损伤睾丸功能的机制。材料方法:以C57BL/6J和几种基因敲除小鼠(Axl-/-,Mer-/-,Axl-/-Mer-/-,Ifnar1-/-,Tnfα-/-,Cxcl10-/-)为模型,分离小鼠睾丸原代细胞。利用Vero细胞扩增MuV,并测定
研究背景先天性小耳畸形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第一、二鳃弓发育异常而引起的一组以耳廓形态异常、外耳道狭窄或闭锁、中耳发育不良以及传导性听力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先天性小耳畸形的发病率因不同种族、不同地区而异。我国的新生儿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小耳畸形发病率约为3.06/万。研究报道,小耳畸形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高的趋势。耳廓的残缺可能会导致小耳畸形患者在成长过程中产生自卑心理,外耳和中耳畸形导致的传导
背景小耳和无耳畸形的耳廓修复重建是整形外科医生在临床上要经常面对的难题。软骨组织再生和修复能力差,而采用自体肋软骨或人工材料制备耳廓支架存在供区并发症、取材有限、感染及免疫排斥等诸多问题。3D生物打印是在组织工程发展过程中新兴起的一种分层叠加增材制造技术,能够应用细胞和生物材料按照计算机建立的模型,构建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三维组织结构,是耳软骨重建和修复的新的希望。在基于3D生物打印技术构建组织工程
背景: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MDR)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感染越来越难以用现有的抗菌药物治疗。粘菌素通常作为最后一线药物来治疗这些感染。但是随着耐药质粒mcr-1的发现以及粘菌素在临床上应用的增多,近年来,粘菌素耐药(colistin-resistant,Col-R)革兰阴性菌呈稳步上升趋势。由于几乎没有新的抗菌药物被引入市场,这就突出了有效的联合治疗的必要性。一个很有希望的
目的:从单细胞转录组水平探究狼疮肾炎患者肾脏免疫细胞的代谢改变及其与细胞功能和干扰素刺激信号的相关性。方法:获取已发表的狼疮肾炎患者肾脏免疫细胞的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及临床数据,并复现分群结果,从MSigDB及文献获取细胞代谢、功能及干扰素应答基因集,计算细胞亚群间代谢基因集评分的差异及其与细胞功能基因集评分和干扰素应答基因集评分的相关性。对于在多个细胞亚群中与干扰素应答基因集评分相关的代谢通路,计算
研究背景先天性小耳畸形(congenitalmicrotia)是整形外科的常见病种之一。其中超过一半的患者并非单发小耳畸形,常为其他先天性综合征的一部分。半侧颜面短小畸形(Hemifacialmicrosomia,HFM,简称半面短小)是最常见的综合征,常影响颜面部骨骼、软骨以及肌肉、神经和脂肪等软组织的发育。小耳畸形患者耳再造一般使用耳周筋膜,软骨外露是最严重的手术并发症之一。临床中发现HFM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