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前列腺癌治疗的达沙替尼脂质体的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mingli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达沙替尼(Dasatinib)作为第二代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临床用于成人髓系或淋巴系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的治疗。其中,达沙替尼对SRC和LYN激酶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而这两种激酶在前列腺癌细胞中高表达,因此达沙替尼在前列癌的II期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疗效。但是达沙替尼水溶性差,口服生物利用度低,高剂量用药会带来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为此,本论文运用脂质体作为药物输送载体,将达沙替尼稳定包封在脂质体中,制备成一种高载药量、可静脉注射给药的新制剂,提高达沙替尼的生物利用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脂质体药物释放速率的调控方法及其对药物体内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影响。通过对达沙替尼的理化性质研究,我们选取p H=3.6醋酸-醋酸钠缓冲液为溶剂,用于溶解达沙替尼;以氢化大豆磷脂、胆固醇和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DSPE-PEG2K)为脂质材料,采用铵盐主动载药法,制备了平均粒径在90nm以下、PDI小于0.1的达沙替尼脂质体。为了考察脂质体内水相中反离子的价态对达沙替尼脂质体释放速率的影响,论文比较了二价的硫酸铵和一价的甲基磺酸铵为内水相时,在两个不同的p H值(p H 5.5和p H 7.5)下,制备得到的达沙替尼脂质体的释放速率,并测定了脂质体的粒径和包封率。结果表明,两组达沙替尼脂质体的载药量均可达3.2mg/m L,包封率均高于95%;在两组p H条件下,硫酸铵组的体外释放速率均慢于甲基磺酸铵组。其中,以p H 5.5硫酸铵为内水相的达沙替尼脂质体缓释效果最明显。在40%(w/v)白蛋白-生理盐水溶液中,该处方累积释放度仅为20%。PC-3细胞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达沙替尼脂质体在10n M下即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当药物浓度高于1μM时,抑制作用不再随药物浓度增加而提高。两组脂质体的细胞水平药效无显著性差异。正常SD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静脉注射(10mg/kg)达沙替尼硫酸铵脂质体和甲基磺酸铵脂质体,其终末半衰期分别为和(5.75±2.25)hr和(7.15±1.73)hr,生物利用度分别为(611.5±72.5)μg/ml*h和(227.8±39.6)μg/ml*h,均显著高于达沙替尼注射液的生物利用度(0.401±0.048)μg/ml*h。静脉给药后,在大鼠心、肝、脾、肺、肾等组织中均可以检测到达沙替尼。在PC-3前列腺癌裸鼠模型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两组达沙替尼脂质体,对前列腺肿瘤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组间无显著差异。本论文制备的达沙替尼脂质体,具备高载药量和高包封率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达沙替尼的缓释,有效提高了达沙替尼的体内生物利用度。为达沙替尼用于前列腺癌治疗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体内输送手段和制剂。凭借脂质体自身所具有的良好生物相容性、稳定性以及可进行表面功能化修饰的特点,论文工作为靶向分子及蛋白修饰的达沙替尼主动靶向制剂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此外,通过改变主动载药梯度中铵盐反离子的价态,调控脂质体内水相中药物的释放速率的研究,也为脂质体纳米药物的控释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薏苡(Coix Lacryma-jobi L.)属于禾本科(Graminae)玉米族(Tripasacea)薏苡属(Coix),为1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1]。薏苡在我国的分布较广,是传统的粮药兼用作物,同时又是一种新型的饲用作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本实验对薏苡的再生体系进行研究,以期为今后功能基因的遗传转化和薏苡的诱变育种奠定基础。本研究以栽培薏苡(YY17)和野生薏苡(YY1、YY9)为研究
学位
干旱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制约玉米等作物产量最主要因素之一。除了常规的抗旱措施外,基因工程改造在农作物抗旱领域已经卓有成效,因此,筛选出重要的抗旱基因,了解其抗旱机制,并在玉米中进行遗传转化,得到玉米抗旱新种质,对于我国玉米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克隆得到了玉米178中的深根基因ZmDRO1,并将ZmDRO1转入拟南芥和玉米18-599,得到过表达株系。本研究发现ZmDRO1主要在玉米根
学位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道流速是管道水力特性和系统经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通过定性分析和水力计算分析,提出管道流速选择原则。除遵守相关规范规定外,最不利点处作用面积内管道流速的选择应进行管道水力特性和系统经济性分析,其余管道流速的选择时应进行经济性分析。
学位
学位
由β-淀粉样蛋白(Aβ)的异常聚集形成的Aβ寡聚体和最终形成的淀粉样斑块(俗称老年斑)是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过程中显著的病理学标志之一。老年斑大量形成已是AD患者的晚期表现,这时神经元受损十分严重,且不能被逆转,再通过一些手段干预为时已晚。因此在早期诊断的基础上,尽早地针对Aβ产生的干预治疗可能有效地改善AD的发生发展。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Aβ的异常产生与β-分泌酶(BACE1)密切